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 摄影 杨树 刘琪恺(四川博物院)


薄如蝉翼的纱

温润如玉的皮肤

柔美曼妙的身姿

竟然都是陶瓷做的!?

上面动图中的作品都是德化陶瓷

不敢相信就快跟川观君来看看!

5月26日,“瓷彩·中国白”德化陶瓷艺术精品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被学术界誉为“世界官窑”的福建德化白瓷、彩瓷,由此在四川揭开精美面纱。

本次展览由四川博物院、德化县人民政府主办,福建德化山花陶瓷有限公司承办,展期将于6月9日结束。

德化陶瓷究竟有多牛呢?

惊艳世界!骄傲了我的“中国白”!

这里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其德化白瓷,以“白如雪,明如镜,润如玉,透如绢”享誉世界,被称为“中国白”。德化,也因此成为“世界白瓷之母”,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在中国甚至世界陶瓷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据介绍,早在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随着泉州港的繁荣兴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给欧洲乃至世界陶瓷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南海一号”沉船中,打捞起来的瓷器中,德化白瓷成为最主要的品种。如今,德化成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德化瓷烧制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这样评价:“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 ,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我们来看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苏清河大师的作品:

他仿“瓷圣”何朝宗风格做的观音像,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象牙白一展静美柔曼的风韵,人物形象逼真、表情传神,尤其衣纹层层叠叠刻画十分流畅。

何朝宗何许人?他是明代著名的瓷雕大师,据说他的作品,现在已是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德化白瓷的几个特点:洁白透明的胎体、温柔雅静的釉色和优美造型

来来来,欣赏一下——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德化白瓷发展演变已有千年左右。形成“中国白”的时间就是在明代。德化窑工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和经验总结,成功研制出优质的白釉瓷器——“象牙白”,在瓷坛上独领风骚,成为中国白瓷的杰出代表。

跪了!陶瓷还能做衣服?

然而,如果你要到川博来看这次展览,川观君建议你不要光顾着“中国白”!

因为,此次德化瓷展品中“非人类”的手工雕刻技艺以及瓷彩,才是最不容错过的亮点。

原来,德化瓷虽然是古代名瓷了,但人家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守着“中国白”这块极富含金量的招牌,德化瓷的创新仍然持续不断。郑炯鑫直言,只有这样,非遗才能融入人们的生活。此次展出的100多件作品中,创新白瓷以及瓷彩,比重超过一半。

你看,相比传统的佛教造像,用现代学院派手法制作的瓷雕,是不是更受年轻人喜爱?

这是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的《进出》仕女系列白瓷工艺品,既有传统德化白瓷的温润质地,又有现代雕塑洗炼的线条和审美。

这件创新白瓷《运筹帷幄》造型夸张,正在弹琴的诸葛亮身体凿空,寓意“空城计”,设计手法十分高妙。

还有,大师们不仅可以用陶瓷烧出衣服的纹饰,还能做出衣服的肌理,其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划重点:你能看出这是衣料还是陶瓷?

这件作品名叫《贵妃醉酒》,不仅贵妃姿态柔媚,关键身上薄如蝉翼、极具质感的绸纱。

它是用陶!瓷!做!的!

这效果,是不是完全达到了“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的境界?馆长说,这样一件作品,有时候仅前期雕塑就可能耗时两三年。

你以为雕刻完了就了事?后面的烧造更考手艺

原来,德化瓷的烧制技艺非常难。因为坯泥含有水分,烧的时候胎体往往分缩小17%至20%。如果掌握不好,陶瓷就可能因为胎体厚薄不均等原因而烧毁,“有时候可能一窑都不会有一件成品。”

当然,难的还有瓷彩的烧造。

你还记得《国家宝藏》节目中那个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各种釉彩大瓷瓶”吗?就是因为一瓶上有17种釉彩,每种釉彩需要不同烧制温度,才导致成功率极低。同样,德化瓷彩也要受相同的考验。

馆长说,德化瓷的薄胎原本就易高温烧裂,成品率低。薄胎又上色彩,更难上加难。因为每种色彩的烧制温度要求不同,基本每种颜色就要烧制一次,反复烧制最易裂缝,更考验加彩工艺。经过不断摸索,德化瓷彩的68道加彩工序研发成功,成为德化瓷的一大创新与突破。

一起来欣赏下瓷彩作品吧!

细节实在是太惊艳了!

为了能让更多的德化工匠掌握这门技艺。 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陶瓷雕塑与加彩技艺人才培养”启动。1年后,大规模的瓷彩作品集体出炉。此次展览,便来自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

精彩展出不容错过!赶紧来看看吧!免费哦!

地点:四川省博物院

时间:5月26日至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