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文莎


10月17日,大型人文自然类纪录片《极致中国》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上线,即刻吸引广泛关注,截至目前,点击量超过8000万次。同时,该片还登陆美国国家地理《华彩中国》栏目,以43种语言面向全球170多个国家播出。据悉,该片由美国国家地理与五洲传播中心共同打造,精选了3个富有中国极致之美和人文特色的山水秘境取景拍摄,一共3集,每集45分钟,分为《雪山》《海洋》《天坑》。

其中,第一集《雪山》将镜头对准四川终年冰雪覆盖的四姑娘山,记录下一场惊险刺激的攀冰挑战。

人迹罕至处,发现“极致四川”

在《极致中国》每一集中,本·霍顿都将与一名中国探险家组队,共同在极具挑战的自然环境中完成探险,通过“沉浸自然+户外竞技”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一个“极致中国”。

与本·霍顿一起进行《雪山》拍摄的中国探险家,名叫刘勇,成都人。他曾成功攀登全球20座未登峰,攀登过300多座冰瀑,并完成中国人首次在南极攀登未登峰这一壮举,还曾获得有着登山界奥斯卡之称的“金冰镐奖”。他的探险足迹遍及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南极大陆等。“爱上攀登是20多年前的事情,当时在西藏,第一次被宏伟的雪山吸引,从此之后就结下不解之缘。”生活中,刘勇常常以“云人”自称,“站在山顶,脚下云雾缭绕,这种感觉太赞了!”

因为酷爱探险,刘勇引起美国国家地理的关注。“我和他们很多探险家、摄影师都是好朋友,有一次,《极致中国》的制片团队,跟我聊起他们想用探险的方式,去呈现自然风光,并邀请我参与拍摄。”刘勇觉得,这样的视角很新颖,就欣然接受,并为拍摄团队制定了不同的探险计划。

谈及最终选定四姑娘山的原因,他表示,这里每年冬天有上百座瀑布结冻,风光绝美。很多登山运动员都喜欢来这里挑战高海拔攀冰,在海内外知名度都很高。“我曾上百次涉足,这里有我想了解的一切,大山、湖泊、冰瀑以及多彩的民族文化。四姑娘山的极致美与攀冰的刺激结合,一定会催生奇妙的反应。”刘勇希望,通过镜头的语言,将他对四姑娘山的热爱传递给世界。

挑战300米冰瀑,惊险与奇观同在

2017年12月,凛冬酷寒,本·霍顿和刘勇攀冰的位置在四姑娘山双桥沟。“我从未在高海拔攀登过,在低海拔稍难完成的动作,在这里很难完成。”本·霍顿说。

当本·霍顿望见这座300米的冰瀑时,止不住地赞叹:“很漂亮!”但要爬上去,还是有很多潜在危险。对此,刘勇根据多年的经验,告知本·霍顿:“冰瀑很多地方是蓝色的,应该冻得很结实,而白色的冰,看上去很脆弱,下面有大量空气。”

本·霍顿和刘勇把同一根绳子两端分别系在自己身上,刘勇拿着冰镐和冰爪在前面带路,约100米处,他将螺旋冰锥插入冰层里面,用来固定保险绳,然后站在冰面上,牵引本·霍顿往上爬。“第一段路并不算陡,所以爬得很快。”第二段路由本·霍顿领头,“此前我没有爬过厚厚的冰壁,冰镐用起来也很困难,腿部还有灼烧感,我不得不用脚尖发力。”最后的120米,刘勇再次领头,而这段路程大部分是垂直冰面,一旦坠落,十分危险。“虽然我很害怕摔死,但是我能感觉我在亲近大自然,冰镐敲击冰面的声音,像是美妙的音乐。”

攀冰中,最危险的莫过于有一段冰在融化,脆弱的冰层让冰镐难以固定。“最糟糕的时候,我都站不稳。”回想起那一刻,刘勇依然心有余悸。好在,固定在冰面的螺旋冰锥撑住了刘勇的重量。“在攀爬过程中,腿和脚会越来越沉,而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前进,停下来,会更累。”在刘勇的鼓励下,本·霍顿也顺利登顶。“他像个超级英雄,而我就像他的助手一样。”本·霍顿感慨。

融入生活,揭秘当地人的生存智慧

《雪山》在四姑娘山拍摄大约20天,而真正攀冰也就耗时一天。那么剩下的时间里,摄制组的镜头,都记录下了什么呢?原来,在攀冰之前,本·霍顿和刘勇寄住在海子沟王二哥家,体验了当地的传统美食和民风民俗。

刘勇表示,除了探险,他的本职工作是四川旅游学院的一名教授,主要研究文化遗产,多年扎根四姑娘山,进行田野考察。“关于四姑娘山的纪录片,不应该只有风景,还应该有当地的文化。”因此,他向导演组提议,用镜头记录下当地人的语言、生活、习俗等,特别是在这种气候较为恶劣的高原地区,四姑娘山的当地人摸索出哪些生存的智慧。跟随着镜头,几间用木材和石料砌起来的房屋映入眼帘。在门口宽敞的院坝,可以一眼望到远处的雪山。本·霍顿说,“每天一觉醒来看到如此美景,应该就是美梦成真的感觉吧。”

在拍摄期间,本·霍顿还跟着王二哥去高山上放牧。赶牦牛,喂牦牛,给牦牛拍照,本·霍顿忙得不亦乐乎。“它的舌头很柔软,跑动起来很敏捷。”同时,在王二嫂做饭的过程中,本·霍顿用相机记录了当地特色食物——火烧馍的制作过程。先把面粉用水和好,在用手压成一张张圆形的饼,最后平整地放在柴火燃尽的草木灰里,慢慢把馍馍烘熟。烤好的馍馍要轻轻拍,轻轻吹,将灰烬抖落,就可以食用了。“和王二哥、王二嫂相处的过程也像是探险,对我们来说都是很独特的体验。”刘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