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敬松 张舒

11月18日,在第一届中国金融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圆桌会议上,当一名发言人抛出“金融市场究竟需要哪种风险管理人才?”这个问题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在座金融大咖竞相发言。

“未来5-10年,期货及金融衍生品人才的需求量将增大。”中国期货业协会前会长李强表示,期货是新型的高成长金融产业,截止16年底,我国有期货交易所4家,期货公司149家,期货营业部1600家,随着市场发展和期货经营机构创新业务的开展,将对金融衍生品专业人才产生大量需求。而目前,期货及衍生品人才流动性大,业内人员从业年限较短,离职人员多数流向其他金融机构,且高校在期货及衍生品人才培养方面相对滞后。

李强认为,为解决期货行业人才问题,产学结合是最好途径。期货及衍生品人才,特别是交易型人才是特殊人才,不仅需要天资,还需要实践,传统高校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因而期货人才需求现状及特点决定了行业与高校合作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他表示,与高校合作的两个重点方向,一是开设期货辅修专业,二是设立金融专业硕士(期货方向)。

徽商期货副总经理韩文辉认为,像银行、债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缺乏核心的产品研发能力,因而急需产品研发人才,即能将“模型逻辑”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业务产品”的人才,对于金融学院而言,开设基础模型工程专业及金融工程硕士是大势所趋。

“我们不仅需要来自华尔街的高端人才,更需要和本地结合的金融工程交易人才。”银河德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华表示,为让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我们还需要数学人才、投资组合人才、期权方案人才以及对冲报价人才等。

“除了改变金融人才培养方式,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改变。”华西期货副总经理关斌表示,将学生送到实体经济去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方能让人才真正走向成功。

实习编辑 王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