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侯冲 李欣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11月20日,四川省民营企业金融支持论坛上,四川新网银行副董事长江海念了这样一句诗。

江海解释说,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青苔,就像出身草根的小微企业,渴望在春风劲吹的新时代,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阳光,绽放美丽的花朵。

普惠金融的阳光在哪里?台下每一位小微企业代表都在寻求答案,大家在讨论中认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不能只靠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老手段,还得找准症结,找出新办法。

把脉

小微企业“风险识别难”银行贷款成本更高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区总经理俞顺红感触颇深。

这家物流平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平台上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厂房是租用的,卡车是按揭的,属于典型的轻资产。这些物流企业想融资非常困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国际性问题。”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认为,问题的本源在市场。由于市场关系梳理不清晰,导致小微企业诸多信息不准确,拿不到银行贷款。

在江海看来,小微企业融资难体现在“风险识别难”,即小微企业无信用记录、缺乏系统的现金流信息、经营数据稀缺。同时,小微企业融资具有借款期限短、借款金额小、借款频次高、借款需求急等特点,同样一笔贷款,贷给小微企业,银行的成本更高。

金融体系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不少金融机构不能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当小微企业资金紧张时,金融机构往往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对其进行抽贷、断贷;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时无法享受较低的中长期利率。以上种种,导致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开方

银行要放下“身段”企业要心无旁骛做好主业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新“药方”在哪里?与会专家纷纷表示,首先银行要“低头弯腰,下地干活”。

成都银行副行长黄建军认为,对于“铁公机”等基建项目,大部分银行的风险把控能力很强,放贷容易。但是对于文创、科技等行业,银行较为陌生,导致风险评估不足,而这些领域恰恰聚集着不少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所以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银行必须打造各行业的专业化队伍。

成都市嘉兰图创意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国栋深表认同。他告诉记者,他同时经营着一家加工厂和一家设计公司。加工厂有抵押资本,贷款容易;而由于银行对设计领域缺乏了解,设计公司想贷款就较为困难。

银行需要放下“身段”,小微企业自己更要有所改变。

“要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制定中长期规划,按需合理确定规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在招商银行总行公司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杨法德看来,小微企业首先要聚焦主业,心无旁骛地搞好企业,严禁盲目扩张和多元化。他举例说,在全球27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中,德国企业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很多都是百年老店。“这说明干好一件事,对企业很重要。”

论坛现场,不止一位嘉宾谈到,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在构建供应链金融、改进信用风险评估方面发挥作用,打造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利器”。

江海介绍,他们已经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重构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将企业提交资料、人工上门调查等传统人工审批方式,改为互联网线上处理。“改进后的单笔贷款作业成本,不到原来的二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