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伍力/文  李向雨/图

“我想看一看自己的亲生父母长啥样,我还想问问,你们当年真的不想要我吗?”7月10日,“缘梦行动·爱促团圆”2018认亲大会在成都举行。

当30岁的庞金彦哭喊着说出这句话时,阔别28年的一家人抱头痛哭。“闺女,我们没有一天不想你,我们眼睛都要哭瞎了!”放下话筒,生父胡凤刚老泪纵横。

孩子是家庭的精神支柱,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当天,包括庞金彦在内,我省成都、绵阳两地6名被拐人员终于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他们中,有的一别亲人38年之久,有的在大年初二被拐走……在现场,川报观察记者聆听他们聚散离合的悲欢故事,感受我省公安反拐打拐的坚定决心。

【坚持】5年级开始寻找生父母,“到死都会寻找”

1991年的一天,家住郫都区唐昌镇的胡凤刚、蔡连书夫妻因为家庭琐事争吵起来,蔡连书负气之下离家出走。

胡凤刚一人既要带孩子,还要做农活,无奈之下只得把2岁的女儿胡冬梅寄养在一个朋友家里,让其帮忙照看。

一段时间后,思女心切的蔡连书回到了家中,夫妇俩前去接2岁的女儿回家时却被告知孩子不知去向。

谁也没有想到,夫妻间的一次吵架,竟然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夫妇俩瞬间感觉天崩塌了,四处打听,四处寻找,可孩子仍然音信全无。

胡凤刚夫妻俩并不知道,女儿已辗转流落至河北邯郸,取名“庞金彦”。

“我从小就知道他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庞金彦回忆,自己总是被同学嘲笑“捡来的”,日子一直不开心。

庞金彦说,她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生活,平时活泼开朗,可是养父母一回到家就变得沉默寡言。5年级时,庞金彦第一次离家出走,“想出去打工,顺便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伴随年龄渐长,庞金彦在石家庄安了家,养了一对儿女,可是寻亲的脚步从未停止,“我没事就要到寻人网站浏览信息,如果没有结果,到死都会一直寻找下去。”

与此同时,胡凤刚夫妇也在坚持找回女儿。2013年12月16日,夫妇两人到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进行了DNA血样采集。

2018年1月,经过DNA全国数据库比对,好消息传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个叫庞金彦的女孩与胡凤刚、蔡连书夫妻DNA相符。”

郫都区公安局前往河北石家庄展开调查核实工作,对庞金彦的DNA血样进行采集并上报比对,最后确认庞金彦就是当年胡凤刚、蔡连书夫妻丢失的女儿胡冬梅。

“感谢公安干警,谢谢他们付出的努力!”在现场,胡凤刚为办案民警送上锦旗表示谢意。

【接力】民警追查20多年,“终于能够过好年了”

和胡凤刚夫妇一样,胡本华的孩子也在1991年走丢。

当年正月初二,家住彭州市致和镇的胡本华家来了不少的亲朋好友,夫妇俩忙着招呼亲戚,五岁的儿子胡建一个人在自家院子附近玩耍。

快吃晚饭时,发现胡建不见踪影,亲戚朋友找了一晚上未果。第二天一早,胡本华赶到彭州市公安局太平派出所报警,民警随即展开调查和案侦工作。

当年底,民警抓获拐卖嫌疑人郑某某、王某某、薛某某,三人如实交代了由郑某某、王某某于1991年正月以买鞭炮、糖果为诱饵,将儿童晏江(已解救)、胡建拐骗,交由薛某某带至山东贩卖的犯罪事实。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交代,彭州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前往山东开展查找与解救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调查,结局有喜有忧:找回了被拐儿童晏江,胡建却不知所踪。

之后,公安机关对胡本华夫妇进行DNA采血入库。这份血样带着的基因信息定期地比对着入库的其它信息,却沉默了二十多年。

今年1月,好消息终于传来。通过《全国公安机关查找拐卖/失踪儿童DNA信息系统》比对,确定山东省菏泽市的张全明与胡本华夫妇系直系血亲的可能性达90%以上。

3月,彭州市公安局专程前往山东省菏泽市采集张全明的血样,将张全明的血样录入全国打拐DNA库复核,确定张全明就是当年的胡建。

“娃娃回来了,我们今年终于可以过一个安稳年。”胡本华哽咽着说。

【决心】积案攻坚,今年我省找回44名被拐人员

记者从认亲大会现场获悉,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将时间长、跨度大、破案难度极高的拐卖儿童积案,纳入四川公安“夏安”系列专项行动中重点推进。

今年以来,通过DNA比对成功比中并找回我省被拐儿童44名。

省公安厅刑侦局打拐处处长蒋晓玲介绍,近年来在省政府反拐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下,四川公安始终坚持把反拐、打拐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解救了一大批被拐儿童,使一大批被拐家庭合家团聚。

“近年来在公安部的打拐工作考评中,我省采集DNA血样及比对找回被拐、失踪儿童数一直名列全国第二。”

如何从源头防止儿童被拐?蒋晓玲透露,经过全社会防拐打拐的共同努力,目前我省儿童街面被拐案件已呈偶发低发态势,但仍然不可大意。

“家长和儿童都要提高防拐意识,3岁以下幼儿必须在监护人视线范围内活动。如果市民对自己的身世有疑,可以到公安机关免费采集DNA样本,通过全国DNA数据库进行自动盲比,以此确认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