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鑫 川报观察记者 李丹

“我在成都打零工,母亲在当地垃圾场务工,我们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妹妹患精神分裂症,一年治疗费用要几万元,越往后发病越频繁,费用越来越高,可能达到一年10万元至20万元。”6月22日,正当乐山市金口河区迎新村22岁彝族小伙小喜为入不敷出的家庭生计发愁时,四川省关于深度贫困县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专项救助方案让他紧皱的眉头舒展开,“医疗费、护理费、生活费由医疗救助资金支付,住院零负担,打工的钱都省下来了。”

为补齐精准扶贫工作短板,今年4月,我省启动实施深度贫困县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专项救助行动。对45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资助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对其因住院治疗严重精神障碍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基本生活费用和基本护理费用,给予特别专项救助,助其摆脱因病致贫、因贫病重、贫病交加的困境。

“发病多久了?”“有残疾证吗?是低保户吗?”6月22日上午,在峨边彝族自治县社会福利中心,“乐山市民政局、乐山市精神病医院深度贫困县严重精神障碍医疗专家巡诊队”的横幅高挂,12位医疗专家正在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筛查巡诊,评定精神残疾等级,解答病情及专项救助政策疑难。

巡诊现场,来自峨边县红花乡双桥村74岁的王太婆,被专家评定为患有精神分裂症。“医生问了病情表现,病史,生活来源问题”,陪着她前来巡诊的儿媳张小纪告诉记者,婆婆的精神病史已经有几十年了,主要表现为自言自语、乱跑及偶尔的言语暴力。

“像她这类患者,属于六类严重精神障碍中较为多见的。”为王太婆提供巡诊服务的是乐山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一病区主任严卫国说,精神分裂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三种精神障碍,此次巡诊筛查从患者及家属描述病情,医生现场与患者沟通交流两方面综合评定患者的精神残疾等级,发放残疾证。筛查后,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医生会建议患者采用门诊和住院两种治疗方式。

据了解,乐山市5月14日开始此项工作的巡诊筛查,至本月22日,第一轮筛查工作结束,共巡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924名,会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49名。目前,乐山市具备精神病诊疗资质8家医院已收治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84名,其中门诊治疗11名、住院治疗173名。

“从精准扶贫角度来看,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群体进行专项救助,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困难群众摆脱了因病致贫、因贫病重、贫病交加的困境。”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何晓明介绍,省民政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联合财政、卫计、人社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深度贫困县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专项救助工作方案。“四川专项救助方案主要特点是找准切入点,聚焦深度贫困县;报销力度大,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保障;基层实施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有所创新。”

目前,全省涉及有深度贫困县的乐山、凉山、甘孜、阿坝州均已出台本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专项救助具体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经筛查后已有2000多人符合专项救助条件,其中256人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预计今年上半年,我省将完成对全部救助对象的筛查,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分期分批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凉山州的专项救助工作,助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何晓明说。

(涉及精神病人及家属名字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