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石小宏

11月21日上午10点,在华西医院的消化内镜检查室里,一台连接着检查设备新仪器开始启动运行。

在郭林杰医生的操作下,随着消化内镜镜头不断移动,患者消化道的视频影像在屏幕上出现,消化道病灶数据在不断跳动、变化着,消化道病变情况随即清晰呈现,包括肉眼很容易错过的微小息肉。

郭林杰采用的不是过去医生们熟悉的消化内镜检查仪,而一台人工智能的消化内镜设备。当天的检查也是这台设备首次“上岗”,从实验室走向了临床,面对真实的患者。

“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从大数据建立、训练识别疾病到实体设备运用、同步影像反应患者病变,这是重大的进步,也是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向着临床迈出的重要一步。”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唐承薇教授说。

今年上半年,华西医院与希氏异构医疗科技公司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由医疗机构深度参与的医学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华西-希氏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在消化内镜、病理、CT、MRI、超声领域开展研发工作,并于今年7月末对外公布了该联合研发平台在消化内镜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该成果被认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唐承薇教授说,前期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是运用一百万多张患者影像资料中,建立大数据,然后由人工智能进行病变识别,人工智能对息肉、新生物(癌症)、静脉曲张等三种消化道疾病的识别率均已达到90%以上

“前期的人工智能系统在识别率上达到了要求,但在时间上有些滞后,这达不临床的要求。”唐承薇告诉记者,现在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则实现了在患者进行检查时,同步出结果,这就在一大突破,也离运用到临床近了一大步。

据介绍,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恶性病变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对于消化道的恶性病变,早期发现则有很好的治愈机会,然而,早期病变往往因没有症状而被忽视,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就诊时,大多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

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恶性疾病早期发现的必要手段,虽然消化内镜在我国已经普及,但由于医生资源匹配等多方面原因,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恶性病变的早诊早治的情况并不普及。

据希氏异构公司负责人宋捷介绍,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设备能帮助医生快速完成诊断,目前临床测试已经达到了实时准确地对视频图像做出判定、提示,同时视频流畅,仅有毫秒级的延时

据了解,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设备预计明年可真正运用到临床,并同期进入市场。

编辑 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