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孙德刚

作为四川乃至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地区之一,凉山州脱贫攻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当中除了客观方面的原因: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下,主观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制约因素:如思想僵化、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陈规陋习和等靠要思想严重。实施精准扶贫,特别是2018年1月西昌学院驻村工作队进驻贫困村以来,在定点帮扶村——布拖县采哈乡延务村、合洛村和美姑县沙溪洛村,工作队依托农民夜校平台开展教育培训,组织群众上好思想课、技术课、经济课、文明课、发展课,转变落后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致富技能,培育文明新风,为拔除穷困病根、精准脱贫提供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

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讲授精准脱贫措施方法,培养脱贫攻坚明白人和带头人

延务村、合洛村和沙溪洛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村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和理解。针对此情况,驻村工作队将时事政治学习纳入培训教学内容,解读政策、讲解脱贫攻坚措施方法、普及法律知识、宣传禁毒防艾和科普常识、卫生知识,让老百姓从思想深处、灵魂深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产生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时,驻村工作队组织帮扶村基层党员、干部收看、收听大会实况,现场召开座谈会、访谈会,并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翻译、编印彝汉双语版十九大报告,翻印《凉山州脱贫攻坚政策知识200问》作为教材,及时组织村民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之后,各村开展专题辅导,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领会其中要义,激发工作激情和干劲,规划脱贫奔康短期、中长期目标;省委、省政府在西昌市召开省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大会,工作队组织村民收看动员大会实况,利用农民夜校进行专题解读和辅导,让大家及时领会省委、省政府重要精神。

在延务村、合洛村和沙溪洛村,工作队组织学校各级干部职工利用走基层的机会,向村民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以农民夜校形式召开党建工作月会,组织村两委班子、各小组组长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重温入党誓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利用“暖冬行动”蹲点帮扶、走村串户摸底普查的机会,通过村组干部会、坝坝会、家访以及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的形式,彝汉双语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近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西昌学院的帮扶措施、“四好”创建以及禁毒防艾知识。结合实际进行前后十年村、组、家庭和个人的变化对比,让大家切身体会到近年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与提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国家惠民政策的暖心,各级帮扶干部的奉献,给村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感恩教育课。

持续不断的教育引导,让村民逐渐成为脱贫攻坚的明白人,成为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脱贫攻坚带头人。沙溪洛村1组村民吉付尔布退伍后在村卫生室从事医务工作,连续几期的夜校学习和驻村干部的交心谈心,激发了他创业的激情。2017年4月,吉付尔布投资5万余元购买当地肉牛8头,通过饲养择优淘劣于年底存栏肉牛12头。2018年5月又投资6万余元购入肉牛7头,自繁2头。现存栏肉牛21头,美姑山羊12只,其中能繁母牛8头,总价值20万余元。2018年7月,吉付尔布当选侯古莫乡马勒格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成为闻名一地的致富带头人。

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增强脱贫攻坚主动性和自觉性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构建可持续脱贫、可持续致富的长效机制。

布拖、美姑为凉山彝族聚居腹心地区,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发育程度低下,村民长期以来思想僵化,观念保守,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如何充分调动延务村、合洛村和沙溪洛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摒弃“要我脱贫”心态和“等靠要”思想,成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西昌学院驻村工作队从转变观念入手,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自强自立、诚信感恩”教育,培养和增强延务村、合洛村和沙溪洛村干部群众的发展意愿,提振“精气神”。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大家树立脱贫攻坚主体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引导群众克服攀比贫困的心理,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帮助贫困村培育现代发展理念,加快融入现代市场体系。

观念的彻底转变为工作开展打开了突破口,为脱贫攻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2018年7月,沙溪洛村63户村民(其中贫困户占比86.6%)共同发起成立“美姑县侯古莫乡马勒格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一条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之路。

传授劳动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脱贫攻坚凝聚力和战斗力

受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延务村、合洛村和沙溪洛村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劳动力水平低下。这些因素成为当地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西昌学院成立了扶贫专家团队,根据各帮扶点需求,采取“夜晚+白天、固定+流动、集中+分散、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开设专题讲堂、流动课堂、田野课堂等,因地制宜、因需施教,为群众讲解脱贫致富典型经验,让群众转变思路,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帮助贫困人口获得生产能力,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发展扶贫产业,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学”,瞄准“用”,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今年以来,工作队已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移风易俗、禁毒防艾以及“四好”创建等培训40期,受训群众达1800余人次。

在延务村、合洛村,工作队组织农学专家现场为村民讲授高产马铃薯栽培技术,带动全村农户科学种植马铃薯;聘请专家指导开展中药材种植试验和田间管理培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在沙溪洛村,组织动物科学和土木工程专家规划、指导村养鸡场建设,组织农学和动科专家开展海椒等蔬菜种植和养鸡、养猪技术培训,藉此助推农民增收。

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提高脱贫攻坚支持率和巩固率

受社会发育程度和一些传统习惯影响,延务村、合洛村和沙溪洛村陈规陋习严重,生产方式粗放。村民法治观念淡漠,卫生习惯较差,超生问题也较突出,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阻碍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

西昌学院驻村工作队在农民夜校开设专题讲座对村民进行教育,同时将“四好”创建纳入乡村日常治理内容,在三个村持续开展法治、计划生育、禁毒防艾和卫生习惯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感恩奋进。指导村民制定乡规民约,整治村容村貌,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奖优罚劣,督促大家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推动现代文明蔚然成风,让延务村、合洛村和沙溪洛村贫困群众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满足,为脱贫攻坚营造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工作队在延务村、合洛村开展“遵纪守法、移风易俗、诚信友善、尚学重教、清洁卫生、勤劳致富”为主题的评选表彰活动,延务村2组村民文古此合坚持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带头学习推广新技术、新知识,3组村民阿子尔合为人诚信,乐于助人,合洛村村民俄吉次子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执行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普法活动并且带头抵制邪教和非法组织,通过层层评选推荐,乡评比公示并上报,三户村民分别被评选为布拖县2018年“遵纪守法”户和“诚信友善”户。

长期教育引导和一系列“四好”创建措施的有效实施,延务村、合洛村和沙溪洛村正一步步变得天蓝地绿、整洁卫生、文明和谐,脱贫攻坚支持率和巩固率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