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文莎 辽宁日报记者 张艺

安州区新貌。 安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5月9日,一走进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的文化广场,“川”越十年·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就被36根文化柱吸引住了。文化柱上展示着辽宁省的特色文化,有沈阳故宫、鸭绿江大桥、二人转等。

地震后,辽宁省援建安州区(时称安县),总投资40.27亿元,共实施完成102个灾后重建项目,整体异地重建的晓坝场镇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时隔10年,这个极具辽宁特色的“柱阵”仍是晓坝居民的骄傲。

交融的不只是文化。一路走来,小分队看到了辽宁大力援建的精益求精,也看到了安州区人砥砺奋进的不懈努力。

1

安州区布满“辽宁印记”

在晓坝镇上走了一圈,几位来自辽宁的记者又发现“惊喜”:晓坝镇的主要街道均以沈阳、营口、鞍山等辽宁的城市名命名。

一位记者拿出手机,把这些街道名都拍了下来,她已经想好了要写的报道,“标题就叫《行走在千里之外的‘辽宁小镇’》。”她说,在辽宁人眼里,安州区已经是辽宁的“第45个县”,“大家都很关心这里的情况。”

安州区同样不忘恩人。行走在安州境内,类似的辽宁印记俯拾皆是。

安州区辽宁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上两颗心紧紧相扣,碑体镌刻着辽宁援建安州区的感人浮雕画面,基座刻有“永世不忘”;安州的两条主干道在辽宁广场西南侧交汇,一条叫辽宁大道,另一条叫辽安路,它们与成青路一起形成“三角”框架,辐射连接安州区18个乡镇的公路交通网络……

在晓坝镇齐心村,村民周德财站在村口向往来的游客兜售鸭蛋、野生菌。他说这就是托了“路修通了”的福气。上个月,他在家门口依靠卖土特产净赚4000余元。

2

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灾后重建以来,借力国家政策机遇与辽宁省的倾情援建,辽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为安州区的灾后恢复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

5月10日,在华瑞汽车花荄工厂总装车间,记者看到,厂里自主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商务车等整齐排列。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汽车很快就会出口到南美。据介绍,投资15亿元的华瑞汽车花荄工厂项目是辽宁援建安州的最大产业项目之一,具备生产10万辆整车生产的能力。

辽安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杜礼尧说,辽宁是东北老牌工业基地,对推动工业发展颇有经验,并充分运用在对安州区的援建上。他用三个“明显”概括这10年的巨变:首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企业的数量从2008年的69户增加到2017年的119户,总产值也从36.86亿元增长到262.05亿元。其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还新建超过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最后是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华晨汽车项目的落地,更是见证工业园汽车以及零部件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目前,安州已建成以辽安工业园为核心区的省级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75户,吸纳产业工人3万余人。园区正围绕打造“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目标,加快建设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成功引进东旭客车、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大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