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记者 李智勇 川报观察记者 吴亚飞

9日,四川宝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世洪向记者介绍手工制茶工艺。

震后10年,福建对口援建的彭州市,如今呈现一番怎样的新貌?福建援建的项目如何造福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9—10日,本报记者再度踏上彭州的土地,看到震后10年彭州巨变。

一座新桥带动一片产业

9日上午,横跨湔江两岸,由福州市援建的彭州小鱼洞大桥上车流不息。临近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大桥旁边的小鱼洞遗址公园又“火”了一把,不少游客专程到这里参观地震断桥遗址。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银厂沟、龙门山镇、小鱼洞镇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小鱼洞大桥垮塌成“W”形,完全不能通行。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经历半年的艰苦重建,一座崭新的8级抗震设防的小鱼洞大桥,在福州市对口支援下,终于重新飞跨南北。

“小鱼洞的产业蜕变便从这座新桥开始。”小鱼洞镇党委副书记杨勇介绍,新的小鱼洞大桥让从彭州市区到龙门山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约一半,打通了当地旅游发展的经脉。由于小鱼洞镇夏季气温比成都市区平均低8摄氏度左右,很多成都人在七八月份选择到小鱼洞避暑旅游纳凉。小鱼洞镇常住人口只有1.4万人,到了七八月份,每天光游客就有两三万人,周末更是达4万人以上。游客还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的发展。小鱼洞大桥附近的泉水,盛产冷水鱼,以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2008年8月,当地村民郭福兴尝试开起了冷水鱼庄,生意红火。一些村民也开始仿效。

“经历过大地震的磨难,福建人民无私援建的恩情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郭福兴说,他开发了50多种冷水鱼的做法,然后把这些秘诀无偿传授给其他同行。

为共同做好市场,他们成立了协会,规范饭菜价格。如今这里的冷水鱼庄,已由当初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48家,每年带动200吨的冷水鱼养殖发展。“我们饭馆一年营业额有300万元,带动16名当地村民就业。近10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宰客事件。”郭福兴说。

一位福建女婿的茶产业梦

9日上午,位于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的茶叶文化博物馆里茶香飘逸,四川宝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世洪正向游客介绍他研制的宝山红茶和福建茶文化。

徐世洪来自茶乡武夷山,他凭借高超的制茶工艺,用彭州当地的野生茶树,制出了一种高端的宝山红茶,面向高端酒店和高端用户,每斤茶叶售价达1000元到1万元不等,年销售精茶2000公斤左右。宝山村风景优美,乡村旅游发达,家家户户开办农家乐,吸引了成都及周边城镇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这也为宝山红茶的销售提供了稳定的客源。

徐世洪的爱人是宝山人,当时正在武夷山打工做茶叶销售。他们两人相互佩服对方茶艺,因茶结识,后结下良缘。2013年以前,两人一直在福建办茶厂创业。“2013年6月,我有一次回宝山探亲,发现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游客非常多,这里漫山遍野都是野茶树,是做茶的好地方。”徐世洪说,他决定扎根下来,并研制成了宝山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等多个品种。徐世洪不但制茶,也向当地农户收购野生茶叶原料。看到宝山红茶声名渐响,一些当地人也开始经营起了多年废弃的茶园,做起了宝山红茶的原料供应生意。

“行走在彭州的山山水水,厦门桥、南平路、三明路、漳州路、宁德大道、石狮大道等地名,都留下了福建援建的印记。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让我感到这里就是家乡,在这里创业就很有劲头。”徐世洪告诉记者。

福建援建项目造福彭州

在彭州市郊,有一所由莆田市援建的园林式中学——石室白马中学。

“这是在福建的对口支援下,从一片废墟上建立起的新校园。”石室白马中学的教育处主任李定东介绍,石室白马中学不但为彭州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办学质量也得到提升,2017年底,石室白马中学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学。

如今,这里还引来不少福建学生就读。14岁的陈智铭是泉州人,5年前跟随父母来到成都。读初中时,父母把他送到石室白马中学上学。“学校里四处充满了家乡元素,让我感到亲切又自豪,我还认识了几个来自福建的小伙伴,大家成为好朋友。”陈智铭说。

石室白马中学是福建援建项目造福彭州的一个缩影。“十年前的地震,让作为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家园满目疮痍,是福建的援建大军帮助我们在废墟中重建家园,为我们这十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彭州市委书记韩轶动情地介绍,福建援建的2个闽彭产业园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彭州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纺织服装(西南)创新中心,作为彭州市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为彭州孵化出一个又一个的创新项目;福建援建干部引导来彭投资的闽籍企业发展迅速,其中还有14家闽籍企业已发展到了四川省其他市县;福建援建的6座桥梁、9条干线公路、16条市政道路,增强了彭州交通能力,改善了城市品质;福建援建的9个供水设施、2条防洪堤坝,保障了数万群众的饮水需求和人身安全;福建援建的11个中小学校、30个幼儿园、6个医院、22个文化设施、31个社会福利设施,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满足了群众对灾后重建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

“经过十年的恢复重建和改革发展,如今彭州的面貌焕然一新。”韩轶告诉记者,2008年彭州地区生产总值不到100亿元,如今已增加到412.6亿元。彭州市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福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彭州干部群众,为建设“生态名城·产业强市·幸福彭州”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