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岷江源头的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见到了松潘县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石斌,他正在为涉旅游企业进行登记、记录,并处理几个旅游方面的问题。“因为这里是阿坝州旅游集散中心,九寨沟、黄龙等景区就在附近,所以涉旅游相关企业众多,旅游中的事故、问题,游客、当地群众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纠纷也多。因此,我们探索‘1+3+N’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执法模式,效果明显。”说起工作上的事情,石斌充满激情。

对于这样一名普通的松潘县旅游部门干部,人们根本无法想到10年前,他还只是一名来自安徽宣城的抗震救灾大学生志愿者,更不会想到10年中,他娶了一位松潘当地的藏族姑娘,并有了孩子,在松潘长期定居下来,成了一名融入松潘灾后重建、发展的安徽松潘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石斌正在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读书。当看到电视画面里播放地震灾区房屋倒塌、生命逝去、很多人还在废墟中等待救援时,石斌的心被猛烈刺痛着,受灾者的悲伤,他感同身受,那烙印在心头的伤疤,久久无法抹去。此时,他得知安徽省响应党中央号召,对口支援松潘县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一批批江淮儿女正踊跃奔赴灾区,石斌的热血沸腾了,在还来不及告诉家人的情况下,他毅然报名参加了安徽省2008年第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对口援建松潘。通过层层选拔和审核,石斌作为一名安徽省对口援建松潘县的抗震救灾志愿者,于2008年7月16日这天,踏上了陌生而向往的高原古城松潘,被分配到了松潘县大姓乡,第二天就投入到工作中,与当地的牧民群众一道进行灾后重建、发展生产。

十年前,石斌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奔赴松潘

“当时很多藏民房屋倒塌了,就住在安徽省建的过渡板房里,生活、生产都无着落,干部、援建人员和我们志愿者工作量很大。”石斌全身心投入志愿工作中,发放物资、搬抬东西、整理档案资料、为建房选址测绘、打桩夯基……很快,大姓乡云昌村“安徽情缘小区”建好了,47户藏民告别高半山,住进了新居。而石斌已被晒成了黑人,身上的皮都往下掉。“看到灾民又有了笑脸,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抗震救灾中,石斌帮着搬运发放物资

上天总会眷顾有爱心的人,正是在大姓乡开展志愿工作的时候,石斌遇见了一位从事护林员工作的美丽善良的藏族姑娘,后来,他们结婚了,并且有了一个女儿,今年已经5岁了。“我的家庭,是不是充分体现了藏汉一家亲、皖松一家亲呢!”说起家,35岁的石斌一脸幸福。

随着安徽对口援建工作的完成,很多援建人员陆续撤回安徽,石斌也面临一次人生的重大选择。此时,他再次遵循了自己内心的指引,于2012年考入松潘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把自己和自己的家都长期留在了松潘。之后,他陆续调到松潘县食药监局、松潘县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一直工作至今。

石斌参加灾后恢复重建

无论作为一名志愿者,还是国家公职人员,无论从事特种设备检测、计量、财务会计,还是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执法,石斌始终怀着一颗奉献和感恩的心,尽职敬业,忘我工作,为松潘的恢复重建和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以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为主,旅游警察大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合署办公,卫计委、物价、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1+3+N”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执法模式取得明显效果,全县接到旅游投诉从2016年的524件,下降到2017年的110件,今年截至5月9日仅有3件。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亲从一开始的舍不得,现在也能理解我了,还有爱我支持我的家人,帮助我的同事、朋友,我唯有好好工作才能于心无愧。”石斌说,他对妻儿照顾得少了,对远方父母更是两年才能回去看望一次。“转眼间,十年已去。回想这十年,是一个奋斗的十年、一个奉献的十年、一个收获的十年、一个感恩的十年,更是一个无怨无悔的十年。”石斌说,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安徽援建精神会一直激励着他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也希望更多青年志愿者能到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去,奉献青春,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