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中锋蜜2017年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养殖户养殖积极性高涨。

川报观察记者 钱晞    吉林日报记者  王丹

白山黑水一家亲。“5.12”汶川大地震让黑水县和吉林省——这两个远隔千山万水的地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特别震后的一年,由团中央组织的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深入地震灾区的村村落落,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让两地的人民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009年,来自吉林松原的王国富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报名参加了“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项目”,被分配到黑水县知木林乡人民政府支援灾后重建工作。2011年12月根据团州委相关政策,王国富转聘为黑水县“一村一名大学生”服务于知木林乡乌木树村,任乌木树村党支部副书记;2016年8月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政策转聘为知木林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

“初到黑水县,给我的印象是山高路险,农业基础差,农村底子薄。”王国富说,“这里耕作方式落后,技术服务能力差,土地产出少,农牧民收入低,产业发展处于零星分布状态。”

当地政府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扩规模、三年上台阶”的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六大沟域经济”发展理念和“抓示范、强主体、聚要素、活沟域,增效益、上台阶”的农业工作思路,确立了“六大沟域经济”规划,明确了“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药材、黑水蜂”六大主导产业。

“现如今,这里的变化可大了。”王国富给记者看了份材料,上面记载着黑水县10年后的精彩数据——全县年均粮食总产基本稳定在1.5万吨左右,种植生态蔬菜2.3万亩;年均畜牧存栏11.9095万头(只)、年均递增为2.1 %,出栏8.8996万头(只)、年均递增为 2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998元增加到2017年的11575元,年均递增24.25%……

“这些变化来自于哪?”王国富自问自答,“来自于党,也来自黑水人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现在就是黑水人,以后永远都是。”王国富激动地对记者说,“我经历了灾后重建的困难时期和重建后黑水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这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激情,有我的心血与汗水,我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这片热土里。”

2010年毕业于吉林财经大学的丁进辉,是响应《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项目》,作为一名灾后重建志愿者,来到了四川阿坝州黑水县。这位来自吉林省白山市的小伙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缘于他的“西部情结”。

大学毕业时,正好学校发起“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的西部计划,他立刻就报了名。丁进辉说,“报名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西部情结’。汶川大地震时,我每天都关注这里的灾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援助浪潮深深打动了我。我要去那里,为灾区重建尽一份力。”

来到黑水县后,他一头扎进基层,先后在扎窝乡和麻窝乡工作。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志在于此的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在谈到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时,他憨笑着说:“刚来时有太多不习惯。一是语言不通,再一个就是这里一到晚上经常停电,更别说娱乐活动了。”

“我也曾想过回家,但天天跟这里的百姓打交道,他们淳朴、善良,对我非常热情,也非常关心,慢慢的我舍不得离开他们了。”丁进辉说,“黑水缺人、缺技术,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多一个人总是好的。”现在,丁进辉不仅娶了当地的藏族姑娘,还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