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兆元老人(中)向记者展示自己拍的照片。 张超 摄

湖北日报记者 张欧亚 四川日报记者 游飞

尽管已经87岁高龄,但听说来自湖北的记者要来采访,雷兆元老人坚持要走下三楼来迎接。见面之时,老人几乎哽咽,发自肺腑地说:“亲人来了,我怎能不下楼迎接?”

生于1931年的雷兆元老人,1998年就从县领导岗位上退了休。尽管已经属于晚退,但退休后的他仍然闲不下来,像年轻人一样,学起了摄影。正是这一爱好,让他记录下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湖北援建汉源的整个过程,留下了许多珍贵照片。

5月9日,在老人位于汉源的家中,老人先给记者看了许多他拍的汉源县城的老照片。那时候,汉源县城的位置还是一大块荒山坡。但就在这片荒山坡上,老人仍然很清晰地指出了许多现 在新建筑的位置。

“看,这是湖北援建的汉源县体育馆的位置,这里是湖北援建汉源县第二中学的位置,那时候那还有一片小水潭。”

汉源县第二中学由湖北省援建。湖北日报记者陈勇 摄

因为身体原因,老人背不动单反相机,一直用相对较小的“傻瓜”相机拍摄,但这并不能阻止老人对摄影的热爱。

2008年大地震时,老人已经77岁了,地震摧毁家园后,孩子把他接到了雅安市居住。他以为,这一辈子再也回不到汉源。

2009年春,老人听说汉源新城建设在湖北援建下如火如荼,于是特意赶回来,就再也不走了。他以年迈之体拿起相机,奔走在泥土飞扬的新县城所在地萝卜岗上,记录下湖北援建者们建设的身影,记录下湖北援建汉源项目的点滴进展。

照片太多,不能全部都冲洗出来,年近80岁的他又重返校园,到老年大学学习电脑技术,只为了一件事,保存照片。如今,老人在自己的电脑硬盘里,根据时间、项目等,分门别类地建起了许多文件夹,存放记录汉源重建的照片。

“这里是汉源二中建设前的乱山岗,你看现在这学校建设得多漂亮?不仅有标准足球场、田径场,还有径赛所用的标枪、铅球这类投掷训练场,很多大学都不一定有这么全呢。这里是县文化大厦,这里是县人民医院,这里是体育馆。这些标志性建筑,全部是湖北投资援建的。”打开电脑,点开一幅幅照片,老人如数家珍。

湖北援建的汉源县体育馆。湖北日报记者陈勇 摄

找出地震前老城区的一张照片,老人介绍说,“你看,这是以前汉源老城区的‘巴掌’公园,过去,汉源城区十几万人,只有这一处两三个篮球场大小的活动场地。”

老人感叹说,湖北援建的这些项目,都是汉源县过去几十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历史问题。湖北援建让汉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少前进了20年。我们把湖北人称为亲人,不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对汉源在物资上的奉献,更是因为他们在援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湖北铁军”那种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汉源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