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尹梦奇 发自湖南长沙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展馆里的一家非洲企业,让我这位四川人眼前一亮,因为它的名字是:PANDA。
事实上,这家非洲企业与四川的渊源不止于此。
企业总经理马克西姆,来自毛里求斯,今年73岁。一脸花白的大胡子,让人一眼就能从人群中认出他来。
我与马克西姆的相识,源于参展的四川华羿久泓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羿久泓)负责人张文郑的牵线搭桥。
6月12日下午,张文郑带着我来到马克西姆公司的展区。看见张文郑,马克西姆用手指着展位,激动地说:“我们的展位就是上届你们的位置!”
马克西姆公司的产品。尹梦奇 摄
原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马克西姆曾作为非洲客商参展。当时,他被华羿久泓展区内摆放的满墙大熊猫玩偶吸引,参观了该公司展区,并与张文郑建立了联系。而通过后续的接触,马克西姆不仅和张文郑成为了好朋友,也非常看好中国产品在非洲市场上的发展潜力。
于是,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结束后不久,马克西姆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是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板等新能源产品进口到非洲。由于特别喜欢大熊猫,他决定将企业命名为PANDA,其中企业标识也被设计为了一只大熊猫。
这家非洲企业率先在毛里求斯和中国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当然,一家叫‘PANDA’的公司怎么能不进入四川呢?”马克西姆告诉我:3个月前,他们在成都市人民南路附近成立了一家办事处,专门负责对接企业与四川雅安新能源汽车合作商的相关业务。
与一家四川参展企业的结缘,促使马克西姆从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客商,变成了参展商——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他就带着来自韩国、马来西亚的公司成员,以及一位来自江苏的合作商共同参展。
“中国有很多非常好的产品,但很多非洲消费者却缺少购买渠道,我愿意做中非之间贸易的桥梁。”马克西姆告诉我,他们最近就将江苏生产的50台新能源小巴卖到了毛里求斯。
再次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上见到马克西姆,张文郑也很惊讶:“两年前认识他的时候,他还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现在却已经能说很多中文词汇了。”
“你好”“谢谢”……与我交流时,马克西姆口中经常会蹦出几句中文。不过更多时候,马克西姆更习惯用英语表达。而英语不太好的我,则主要靠着马克西姆的江苏合作商为我翻译。
于是,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中这个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展区,出现了有趣的一幕:一位来自四川的记者在四川参展商的引荐下,靠着来自江苏的合作商翻译,与一位非洲参展商进行交流。期间,来自韩国、马来西亚的公司成员还时不时加入讨论。
交流结束后,我和张文郑正要准备离开,马克西姆却依依不舍地拉着张文郑说:“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吃顿饭吧。”随后,还热情地给张文郑介绍起了他们带来的展品。
非洲有句谚语“同路人才是真朋友”。作为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非经贸博览会成就了马克西姆和张文郑之间的跨国友谊,也让中非经贸合作之路上,又多了一位努力奔忙的身影。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内容很实在,把关键点都讲清楚了,点赞!
这样的新闻才贴近生活,希望多报道些民生相关的内容~
分析得很到位,把背后的逻辑讲明白了,收藏学习!
PANDA,很四川,中非之间贸易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