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彧希 张明海 王密

6月,西岭雪山下的青梅成熟了。

6月10日,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的青梅酒酿酒车间里,堆积如山的新鲜青梅果绿中透红,散发着甜蜜的果香。工人们把一筐筐清洗干净的原料鲜果送上输送带,经过破碎、发酵、陈酿贮存、调配、灌装等流程,变身一瓶瓶琥珀色的梅酒佳酿。

同一天,2025中国·成都(大邑)青梅文化暨中国青梅产业发展大会举行。上百名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挖掘青梅产业价值,解构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颗小小的青梅果,如何在大邑酿出独有的芬芳?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越183 好酒在“县”调研组走进雪山下的青梅酒厂,一探究竟。

小青梅带出的大梦想

“大邑青梅的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䢺江镇更是家家户户种青梅,‘青梅小镇’的名号一度传到海外。”䢺江镇镇长宋平介绍,䢺江镇青梅规模化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均新增(改良)青梅优良品种1000亩以上,种植面积和鲜果品质逐年稳步上升。

这让蜀之源看到了机会。

“大邑青梅口感独特清新,加上海拔700米至1400米的自然条件和西岭雪山的优质水源,为酿造高品质青梅酒提供了天然优势。”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家旭说,凭借蜀之源数年来在白酒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销售资源,公司在2022年进入青梅酒赛道。

张明海 摄

“酒饮市场近年来呈现年轻化、低度化、多元化的趋势,果酒特别是青梅酒的产量、产值和消费总值近年来均呈上升态势。”张家旭说,蜀之源紧跟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偏好,推出“果然”“慢摘”等青梅酒品牌,在网络销售的强力助推下,近年来销售量成倍增长。

与“后来者”蜀之源不同,位于西岭雪山脚下的大和红梅酒业,已在青梅酒这个赛道摸爬滚打了25年。“当初是因为农民的青梅卖不脱,我们就想着做点青梅深加工产业。”大和红梅创始人胡瑶说,2000年,她贷款50万元艰难起步,亲眼见证了青梅酒从无人知晓到市场追捧的消费变迁。

“刚开始大家熟悉的是用青梅泡的白酒,我们另辟蹊径做‘原果发酵’酒,冒着很大的风险。”胡瑶回忆,在市场沉浮几年后,大邑青梅酒以其良好的品质吸引一位广东客户主动找上门来,“青梅酒因其度数较低、口味酸甜,在广东、浙江等省广受欢迎。”打通这条链路之后,大和红梅的销售市场迅速打开。

从6000余平方米的厂房起步,如今,大和红梅已发展为占地2万余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年销量上千吨的企业。“在‘95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之后,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市场发展很猛,我们对未来非常有信心。”胡瑶说。

受访者供图

无论是蜀之源还是大和红梅,在青梅酒赛道上的发展轨迹折射出酒类产业的大势:在白酒行业整体进入调整周期,大盘急速下滑的同时,新酒饮成为一片蓝海。最近几年果酒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近5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24年,不包括精酿啤酒、鸡尾酒、威士忌等低度酒,纯粹的水果酿酒销售总额在200亿-240亿元。”四川省葡萄酒与果酒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周劲松说。

受访者供图

创新思变引领产业再出发

迎着市场的风口,一年一度的青梅产业发展大会已成为当地的盛会。今年的大会汇聚青梅种植、研发、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主体,意在构建大邑青梅全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格局。

在当地看来,这样的思想碰撞,对在新酒饮赛道中高歌猛进的青梅酒产业来说非常必要。

2020年,在新酒饮消费浪潮被引爆之后,资本如潮水般涌入,低度酒赛道融资事件多达20起;次年,融资数量更是增至56起,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纷纷入局。仅在天猫平台就涌现出超5000个新品牌,各类新酒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品牌更迭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呈现出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激烈竞争态势。

然而,这场由资本快速催熟的热闹盛宴,很快就暴露出产业根基的薄弱与脆弱。大多数新酒饮品牌过度依赖代工厂进行贴牌生产。为了追求快速量产以抢占市场,代工生产出来的产品风味高度雷同,缺乏独特性。与此同时,行业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导致市场上的产品品质良莠不齐,让消费者难以抉择。

大邑正谋求破局。

“我们为什么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贵10%?”胡瑶说,大和红梅和大邑其他几家主要青梅酒企业一样,建有自己的青梅种植基地,并坚持古法陈酿、原果发酵,不添加任何酒精和防腐剂,从发酵到成品,整个过程需要360天左右。去年,大邑西岭雪山青梅酒五星12度获得中国酒行业酒类新品的最高奖项——“青酌奖”,这也是大和红梅坚持不降价的底气。

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为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大和红梅正不断开发低糖、低度、青梅啤酒等新产品,以创新引领一次市场再出发。

“对于一个年轻的品类,培育消费忠诚度是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四川梅鹤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刚说,为快速拓展市场,契合消费者“好喝、不贵、健康”的需求,梅鹤摒弃传统的代理商、经销商模式,“一方面走零食有鸣、沃尔玛等大B端,做到卖价就是厂价;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带货,直面消费者。”赵文刚说,再过几天公司又将开展一场大型直播带货,单次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元。

受访者供图

此外,针对果酒产业存在的生产标准不够明晰等问题,去年7月,大邑与四川轻化工大学签约,校地合作共建中国白酒学院成都研究院,围绕白酒、果酒、露酒三大品类,建设国家级酒类产学研中心、国家级白酒科技创新平台。“梅鹤酒业参与编写的青梅酒国家标准将于今年正式施行,大邑县果酒企业开始从顶层设计维度参与构建行业规范。”大邑县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大邑将实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到2028年实现10万亩青梅种植目标,通过订单定制化生产、基地文旅融合布局,打造“中国第一青梅产区”,形成“大邑产区+龙头企业+产品品牌”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