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五届职业教育活动周暨技能文化节圆满举办。据悉,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职教周”持续开展育人实践,从技能展示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技能成才、文化传承、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打造育人品牌,践行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教坚守。
技能成才的创新实践
多年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技能成才”为培养目标,持续开展“职教周”活动,生动展现了“课堂学理论+实训练基础+集训强技能”的进阶培养模式。记者了解到,建筑工程学院教师许传郴的成长轨迹颇具代表性——这位曾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的毕业生,现已成为指导学生蝉联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金牌的双师型教师。
同时,学校深度对接四川现代水网建设需求,在水利厅重点支持下,形成“行业指导、校企共育”的协同机制。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将引大济岷工程图纸引入课堂,这种“真题真做”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成为全省水利系统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建校以来已累计培养近20万名技术骨干,近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
“职教周”期间,在非遗簪子制作体验区,学生们用现代技术复原传统水利器具构造;水文化长廊里,李冰治水智慧通过三维建模技术焕发新生。这种“传统技艺现代化表达”的创新实践,正是学校工匠培育体系的缩影。
“通过绘图建模竞赛,我读懂了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哲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大三学生代表道出活动深意。学校构建“校赛打基础、省赛强素质、国赛树标杆”的竞赛体系,造价2331班马奕初同学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夺金历程,正是这种培养体系结出的硕果。
育人模式的持续突破
活动周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学校建立“教练团队+学生梯队”的传帮带机制,通过修订职业能力标准反哺课程改革。2024年活动期间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与岗位需求对接分析报告》,凝结着200余条企业建议,直接推动给排水工程技术等专业重构课程体系。
持续创新,学院师生团队硕果累累,近三年获全国教学能力比赛奖项7项,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136项。通过活动周搭建的“水利技术服务中心”,五年间为民族地区培训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员870人次,将育人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力量。
面对这样一群满溢着青春活力与求索精神的同学,学院校长华国春对记者表示,围绕七个活动主题,学校开展70余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就是要增强学生对“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认同,大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职业教育氛围,展示学校改革发展和职业教育成果。通过活动,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职业教育,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和职业理想,也让老师更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技能练兵场”到“育人主阵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持续实践,走出特色职教发展之路,以“李冰传人”的担当,为新时代治蜀兴川书写职教答卷。
熊作宇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杨铠 摄影报道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