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杜杰 文/图
6月12日上午,在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的天骄托育园里,三个不同年龄班的教室里,音乐声、歌声和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托育师沈彦宏带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时不时会看一看张钰源该不该换尿不湿了。
天骄托育园里,孩子们在学习唱歌
快满1岁的张钰源,到天骄托育园已经有半年多,这几天,小家伙能够走几步了,沈彦宏赶紧拍下视频,发给正在隔壁物流公司上班的张钰源妈妈王学铃。
孩子托管的半年多时间里,张钰源就跟着妈妈上下班。“只管早晚送和接,上班时间大人完全不用操心带孩子的问题。”王学铃说,有了托育园,“带孩子上班、陪娃娃回家”已成为园区职工家长的习惯。
“3个班,60名娃娃,家长都是园区里的职工。”天骄托育园负责人肖明莉介绍,根据园区绝大多数职工上下班时段,托育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多种服务;同时,针对园区面积大、企业分布广的问题,在上下学期间会提供摆渡服务,充分满足园区职工个性化需求。
天骄托育园2023年2月开园,是泸州市第一批普惠托育示范项目,也是泸州首家“园区模式”托育园,由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江阳区政府、泸州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泸州白酒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园企校地”共建共营,采取园区管委会提供闲置用房、园区企业集资开办、引进专业机构、接受属地监管的园区普惠办托模式,解决了企业职工子女“照料难”、企业人才“留人难”等问题。
天骄托育园里,托育师和孩子们在耍玩具。
0至3岁的婴幼儿是社会上“最柔软的群体”,托育服务不仅关系着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福祉。近年来,泸州着力扩供给、降价格、提质量,探索出一套普惠托育模式,实施托育优质资源扩容、托育服务成本降低、托育服务质量提升等六大行动,全面促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给高品质的托育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泸州还开展托育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在泸州市江阳区城西新城,由泸州市妇幼保健院主办的泸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于今年初正式投用,其采取“医、育、教、研”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承担0至3岁婴幼儿照护、托育从业人员培训、托育产品研发和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四大职能。此外,目前泸州有10余所院校开设了托育相关专业,在校学生7000余人,每年输送托育人才1000余人。
“泸州将着力构建与出生人口、托育需求、城乡融合发展相适应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努力让‘最柔软的群体”得到更优质的照护。”泸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曾妍表示。
截至目前,泸州托育机构从最初的66家增至375家,托位19559个;其中普惠托育机构362家、普惠托位19089个,占比均超96%,每千人托位4.6个,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标准。
天骄托育园一角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