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聆听奋斗的声音

5月中旬,成都热力无限,阳光洒下斑驳的光影,为这座创新创造之城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近日,成都新增一家本土“低空+”通航公司,成都低空经济再迎利好;12颗“成都造”卫星入轨,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具身智能引擎、高度仿人结构、率先实现具身智能技术商业落地,又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牵手成华区,将为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成都国际铁路港首趟中亚公共班列开行;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为成都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拼经济抓发展,成都重大项目接踵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开放活力持续增强。

▲5月9日晚,中国品牌日四川活动“魅力天府品牌之夜”,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周强,带着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登场并正式发布,图为机器狗带着光源芯片出场。 吴枫摄

▲5月14日,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成都造”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王衡摄

▲成都低空经济再迎利好,新增一家本土“低空+”通航公司。5月13日,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产品发布会发布了8条低空航线,成都交投航投集团开通成都—重庆、成都—南充等首批低空支线物流航线。

▲近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全国具身智能领域明星企业——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成华区正式签约,标志着“跨维具身智能应用创新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成华经开区,将为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图为成华经开区。

▲5月11日,成都国际铁路港开行的首趟中亚公共班列缓缓驶出,该班列将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全程4853公里,预计10天左右到达。

报料渠道:私信“锦观新闻”微信公众号或投稿至锦观新闻邮箱“cdrbjinguan@126.com”报料。

总策划 高齐强

统筹 张婷婷 王熙维 黄颖 吕甲

主编 吕甲

文字 魏麟潇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制作 王欢 徐骁

编辑 李怀英

校对 杨硕

审核 陈彦川

监制 张婷婷

点赞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