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5月15日,内江市东兴区惠风和畅,田家镇范长江研学基地户外草坪上,几排座椅整齐摆放,两旁各类刚从田间采摘的番茄、桑葚、枇杷、蜜桃等果蔬,还带着泥土的芳香。
“‘镇’了不起”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兰自涛 摄
当天,内江市东兴区在此召开“‘镇’了不起”主题新闻发布会。与常规新闻发布会的严肃、庄重场景不同,内江首次将新闻发布开进了“田间地头”,而新闻发言人则是乡镇干部和返乡创业代表。
▍关键词一:接地气
村书记、返乡创业代表当“新闻发言人”
“快来尝尝,这是童年中记忆的味道。”火花村党总支书记邹丹是当天的“新闻发言人”之一,趁着会议间隙,她热情地向会与人员介绍家乡特产——紫皮大蒜。“我们的紫皮大蒜用传统方式腌制,香甜爽脆,特别开胃,市面上很难买到这种味道。”邹丹拨开一瓣大蒜,热情地向记者分享:“味道好着呢,现在家家户户都忙着晒蒜,有机会一定要到我们村上实地采访。”
发布会现场。兰自涛 摄
除了村书记,返乡创业的退伍老兵濮加隆,也是当天的“新闻发言人”之一。“返乡后,我在这一干就是20年。”濮加隆分享自己的返乡创业故事,他从最初的只靠养鸡,发展至如今具备“吃柴火灶、钓鱼、拍花海”等复合业态。“农业不能光靠卖东西,还要卖体验、卖乡下的烟火气!”
有记者问:“你靠什么在乡镇扎根20年?”濮加隆说:“除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我发现一到节假日,城里人就扎堆往乡下跑,乡村的田野、淳朴的民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这种讲故事,品鉴体验式的新闻发布,让记者们感受到了别样的新奇。“新闻发布会开在田间地头,向基层延伸,目的是使我们的权威信息走近群众、更接地气,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内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廷付透露,今年,内江将通过“镇”了不起等主题新闻发布会,使政府的权威信息走进乡镇、田野、企业,同时展现政府的亲民和务实形象。
▍关键词二:抓产业
推动紫皮大蒜效益提升
紫皮大蒜是田家镇的特产之一,当地种植历史超过200年。眼下,当地紫皮大蒜已陆续采收完毕,进入玉米生长期。“我的大蒜已经收完了,平均亩产2000斤左右,效益较好。”彭文强是田家镇火花村的“蒜二代”,3年前他从父亲手中接力大蒜种植,目前种植面积约50亩。
农民在田间采摘紫皮大蒜。唐明润 摄
半个月前,趁着大蒜收获,彭文强在田里栽下了玉米,现在已有约30厘米高,“通过大蒜、玉米轮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更高种植效益。”彭文强说。据悉,田家镇紫皮大蒜多以种蒜的形式销往云南、广西、山东等地,甚至出口到马来西亚。2024年,田家镇紫皮大蒜产量超1万吨,产值超9000万元。
东兴区田家镇种植的紫皮大蒜。唐明润 摄
火花村党总支书记邹丹介绍,作为紫皮大蒜核心产区,为引导村民高效开展大蒜种植,实现紫皮蒜的工厂化加工,提升大蒜附加值,火花村通过成立村级合作社,把卖不起价的小果加工成十到二十元一斤的紫皮蒜产品。
除了紫皮大蒜,田家镇还是知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故乡。田家镇党委委员、宣传统战委员、副镇长黄静介绍,田家镇以国家AAAA级景区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为核心,打造了集“长江文化博览、故居田园风光、果蔬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未来,田家镇还将继续挖掘文化资源,壮大特色产业,开发田园休闲项目,推动文农旅深度联动,持续提升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唐明润 摄
相关人士在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供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田家镇以“智慧农业+循环经济”为核心,围绕粮油稻菜定位,大力推动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集现代农业种植、加工、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2024年,园区内稻蒜主导产业核心区面积达到了3.7万亩,产值达4.71亿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