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中成

在川西北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最具辨识度的植物是什么?

行走其中,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谷上下,到处都是。答案不言而喻,那便是梨树。

这梨树,一片一片,扎根在大渡河的半山与高半山间,展现出强盛的生命力,看似普通,却不寻常。

金川被誉为“中国雪梨之乡”,这里有着全世界最大规模原生态、高海拔的雪梨种植区,种植历史悠久、声名远播。

树中窥历史。在金川大地,百年古梨树比比皆是,年年岁岁,仍在开花挂果,养护着一代又一代人。譬如在庆宁乡庆宁村,就有冠高17米、树龄381年一株古梨树,跻身“四川十大树王”。

树中见产业。金川梨树4万亩,挂果110余万株,产业孕育梨树中。当地干部群众说:“春天来,梨花成海洁白似雪;再晚点来,梨儿串串,尝尝丰收的甜蜜;秋天来,特有的梨叶漫山红遍,好看得很。”

梨树,以独特的方式回馈着这片土地。金川人也以独特细腻的情感,呵护着株株梨树,爱梨、护梨、懂梨……每逢梨花绽放时和金秋硕果成熟期,人们会在古梨树周围挂上哈达羌红以表感恩。几度春秋,不曾改变。

这片梨,是金川人的家园承载,是金川人的乡愁记忆。曾经几何,金川祖祖辈辈靠着一背篓一背篓梨子,供养孩子完成学业、修房造屋、娶妻生子。

梨树,成了金川乡愁的符号。为守护好梨树,金川人对古梨树鉴定树种、统一编号,建立档案,形成特有“身份证”,并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林草部门与乡镇、村寨签订保护责任书,为每一棵树配备“专属管家”。那一抹绿色,也成了金川河谷最美的底色。

这片梨,是金川人的衣食维系,是金川人的收入来源。花不开好,果子就不好。每逢梨花开花季,昼夜温差大,梨花怕冷又怕霜,夜晚人们就用“熏烟子”的土办法,驱散霜雾,争当“护花人”。

在沙耳乡山埂子村,家家户户都会做几十道“梨宴”菜品,招待远方来客。金川人还以梨为原料,研发雪梨汁、雪梨膏、雪梨酒、雪梨气泡水等20余款深加工产品,开发雪梨文创产品,雪梨产业年产值突破4.2亿元,雪梨种植户人均增收达1800元,“小梨子”成为“致富果”。

这片梨,是金川人的力量源泉,是金川人的精神支柱。金川大地,梨树株株相挨,棵棵相近,昂然挺立大渡河畔,象征着金川人的团结、顽强、勇猛。梨树,是金川人的精神召唤,一代代金川儿女心系家乡,回归家乡,建设梨乡。在咯尔乡金沙村,金川村民刘维建培育新品,振兴梨果,让梨乡大地处处飘香。

如今,按照“梨园景区化、梨果产业化、梨业品牌化、三产一体化”发展思路,金川人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勇立潮头, 奋楫争先,加快推动这片土地高质量发展。

大渡河畔,梨原上下,赶“潮”时尚,听“潮”声音,读“潮”故事,不妨来金川。

在今天的四川日报05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天府名片金川,一睹中国雪梨之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