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开展了医学人文关怀系列活动之“童心护航·医路有爱”儿童医疗辅导计划。

听诊器里的生命密码

“听诊器里可以听到什么声音?”

“每次来医院,医生阿姨都会把这个冰冰的东西放在我的胸口,还会温柔地告诉我‘心跳有点快,不过不用担心’。”

活动现场,护士老师运用卡通图示拆解听诊器构造:橡胶管变身“声音滑梯”,膜片成了“心跳收集器”。孩子们好奇地伸出小手,轻轻地触摸着这个冰凉的探头,小心翼翼地将听筒贴在自己的胸口,倾听从胸腔内传来的有力心跳声。他们轮流扮演“小医生”,有模有样地为伙伴“检查身体”,在彼此胸口捕捉生命的律动。“你的心跳像玩具小鼓在咚咚敲。”“我的心跳像小闹钟在嘀嗒嘀嗒。”童言童语中,医疗器械褪去了冰冷外衣。

色彩绘就童心世界

“这是我的小猫,我已经好多天没有陪它一起玩了,我想快快回家。”

“我想吃汉堡,可是医生叔叔说我现在只能吃白粥、鸡蛋粥和绿绿的菜叶。”

孩子们围坐在桌旁,小手紧握彩笔,托着腮帮酝酿构思,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五彩斑斓的世界,一笔一画都是童真世界的缩影,展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绘画是最好的心理安抚剂,”护士长赵小红介绍,“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可以帮助患儿缓解住院期间的焦虑和不安。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将患儿冰冷的住院经历,转化为成长路上的温暖坐标。当他们回忆起童年时,不仅有消毒水的气息,更有彩笔的清香、画纸的触感、护士姐姐的笑脸以及小伙伴的笑声。”

指尖下的想象力

活动室的桌面上,五颜六色的橡皮泥铺展开来。孩子们的小手在橡皮泥上揉、捏、搓,动作稚嫩却专注,柔软的橡皮泥在一双双巧手下悄然蜕变:圆润的小球、闪烁的小星星、饱满的胡萝卜,甚至还有小朋友灵机一动捏出了体温计。“没想到孩子住院也能玩得这么开心,”一位家长欣慰地说,“这些小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手部协调能力,还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比整天盯着手机好多了。” (陈宇 赵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