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春日的阳光本应温柔,但对不少“过敏星人”而言,这个季节的花语却是“氯雷他定”(治疗药物)。喷嚏如连珠炮、鼻涕似水龙头、眼睛痒到想抠出来洗洗……社交平台上,关于过敏的吐槽铺天盖地。有人自嘲“全副武装的口罩侠”,有人调侃“春天和我只能活一个”,甚至有人怒喊“建议砍光圆柏”!同样作为一个正在打喷嚏的过敏患者,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场与过敏的“春季战争”。
过敏大军越来越壮大,究竟是客观现实还是感知偏差?数据不会说谎,世界变态反应组织统计,过去30年间,过敏性疾病发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目前全球约有4亿人患有过敏性鼻炎,3亿人患有哮喘,过敏已成第六大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估计患病人群超过2亿,相当于每7个人里就有1个“过敏星人”。
更扎心的是,今年多地的春季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过敏档期”还提前了。冬季以来,不少地区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比上一年偏高或偏多,利于植物生长,花粉浓度快速上升,开始期和高峰期均比去年提前一周左右,让人措手不及,尚来不及防护便纷纷中招。
“小时候不过敏,现在咋就成‘玻璃人’了?”这真不是矫情,而是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一种苦恼。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一些致敏花粉产量增加、散粉期延长,对易感人群高暴露;生活方式改变,人体有更多机会接触细菌、病毒和有害化学成分,且过度疲劳、情绪不好会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加重过敏反应。甚至过于精致的生活方式,如频繁使用洗涤用品,也可能破坏天然的皮肤保护屏障和消化道自然屏障,让过敏趁虚而入。对过敏必须要正视,这不是感冒,也并非小事,别总想着“抗一抗”就过去,有了症状及时就医,开药防治方为良策。
以前拼抵抗力,现在“卷”抗敏力。但用药多了会产生抗药性,当吃的、滴的、涂的都不太管用时,不少网友便发出了“建议砍光花粉元凶树木”的感慨。虽是戏言,但不妨较个真。砍树究竟可行吗?以北京为例,核心城区有400多万株柏树,抗旱耐寒易成活,是抵挡风沙的绿色长城;且4万多株古树名木里,有3.5万多棵是松柏,堪称“活文物”,已成北京城的一种文化地标。再者说,除柏树外,还有杨树、榆树等多个树种花粉能导致过敏,在秋天还有葎草、蒿子之类。即使“砍完柏树砍杨树,砍完杨树砍柳树”,也不能根绝花粉散发。砍树治过敏,既难操作,也不管用。
但是,不少树木都有百年树龄,难道只能“躺平”熬过去吗?非也,既要绿色中国,也要健康中国,这考验的是治理能力,必须打好防治花粉组合拳。比如,在北京,洒水车开进天坛公园,高压水枪给圆柏来个“洗剪吹”,喷淋降尘、修剪枝条、地面湿化,物理减少花粉飘散;修订《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删除刺柏属(含圆柏属)植物;研发花粉固定剂,将花粉有效沉降率提高5倍以上;绿化改造,优先砍伐产生花粉的雄株,替换为少花粉或无花粉植物。现代病莫让古树“买单”,以技制敏、以管代伐、以疏替堵,方能在绿意盎然中走出防过敏之路。
当然,有的措施还需要时间来产生效果。作为“过敏星人”,我们也还是要学会自我保护。一曰“测”,先去医院做个过敏原检测,知己知彼从而精准防护;二曰“防”,提前遵医嘱用药,装备护目镜和口罩,出门武装到牙齿;三嘛,本来想说“忍”字,但突然一个喷嚏过来,还是改为“躲”字诀,花粉浓度高的时候,尽量少出门。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留言,“树拼命开花,我拼命打喷嚏。究竟是树的错位,还是人的不匹配?”不妨这样想,即使过敏无法根治,但我们可以选择与春天和解,毕竟,树不会因我们的喷嚏停止生长,我们也不必因花粉放弃整个春天。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春日之中,就总有一片桃花源,在为“过敏星人”盛情绽放。
这正是:
氯雷他定配纸巾,宅家云赏杏花林。
莫道春色负你我,换个姿势嗅芳馨。
大家晚安。
(文 | 常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