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 邵帅 刘作鹏
3月18日,走进射洪市太和街道白莲山村人民渠供水工程提升改造项目现场,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在项目现场负责人指挥下,挖掘机挥舞着铁臂清理淤泥,工人们则娴熟地浇筑新的渠道面板,一条崭新的水渠逐渐延伸成型。
射洪市太和街道白莲山村人民渠供水工程提升改造项目现场。刘作鹏 摄
“这是人民渠文云支渠的一段老旧渠道,我们正在进行整修。”射洪市人民渠建管中心总工程师鲜时齐说,得益于人民渠供水工程提升改造项目,这段13.4千米的老旧渠道将得到全面修护。
水是粮食之本。从3月上旬开始,四川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春灌时间。眼下,遂宁正抢抓灌区岁修整治,加强春灌蓄水保障工作。
射洪市太和街道白莲山村人民渠供水工程提升改造项目现场。刘作鹏 摄
遂宁市水利局农村水利管理科负责人介绍,在春灌通水前,遂宁已进行全市渠系水利工程全面排查,全面摸排蓄水保水情况,同时指导各辖区持续开展渠道岁修掏淤,检修各类设施设备,确保春灌期间输水畅通。
以人民渠为例,该灌渠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距今40余年,覆盖射洪河西10个乡镇约18.5万亩农田,今年岁修按计划进行维修和养护49处水毁病害点位。去年以来,射洪还启动专项改造对其9条支渠进行整治,其中,文云支渠、英新支渠等项目重点工程提升改造总长达22千米。“我们从去年10月开工,目前已完成70%,预计4月中旬完工,保障5月灌溉工作。”鲜时齐说。
灌区是粮食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战场”,确保渠道输水能力不打折扣是春耕备耕的重头工作之一。除了畅通灌区水网,增强渠道管理能力、科学精准掌握取用水行为同样重要。
射洪市人民渠建管中心信息化管水操控画面。刘作鹏 摄
在射洪市人民渠建管中心,一个硕大电子显示屏展示着信息化管水新方法,只需在控制台轻点鼠标,射洪市前锋渠各渠道闸门控制站的实时图像和闸前水位、昨日水量、累计水量等数据一目了然。
“我们也可以在手机上操作,更方便随时监管调度。”射洪市人民渠建管中心主任何松掏出手机轻点几下,屏幕上的猫儿坝节制站闸门缓缓开启,输送水量也随之刷新。
前锋渠猫儿坝节制站闸。刘作鹏 摄
“通过布置在灌区的水位流量监测站、土壤墒情站、视频站,系统能实时采集水位、流量和视频等数据并上传至灌区数据仓,在灌区运管平台上进行水情统计分析。”何松介绍,借助信息化建设,灌区数据采集分析更加高效准确,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确保今年灌区春灌工作有序开展。
射洪市太和街道白莲山村人民渠供水工程提升改造项目现场。刘作鹏 摄
助力春耕春灌,遂宁“软硬件”两手抓。近年来,遂宁积极探索灌区信息化建设,利用科技手段,完善信息化设备设施,创新工程管理和供水调度新方式,同时开展全市小型水库维修养护、整治渠道、机电设备维修等,保障发挥水源工程灌溉效益。
遂宁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遂宁全市共有各类水利工程约3.3万处,配套干支渠3459.4公里,其中高标准防渗渠道2690.4公里,全市1.5万余处蓄水工程蓄水3.34亿立方米,蓄水率77.9%,能够满足今年春耕保栽用水需求。
下一步,遂宁市水利局将继续强化灌区供水保障,做好灌区内水库、塘坝蓄水保水工作,同时对灌区种植结构、水资源现状、水资源需求等进行研判,科学制订灌溉供水计划,指导灌区科学合理、适时均衡用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