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宜宾观察 罗顺
“一杯卷龙芽绿茶,一杯柚子红茶,收您39元。”3月12日中午,宜宾市翠屏区内宜高速金秋湖停车区内,川言茶语新中式茶饮店内点单的顾客络绎不绝。主打现煮现制鲜茶,过去一个月,这家门店日均销售额数万元。目前,川言茶语在宜宾、成都等地开出了7家分店。
这些店铺煮制的茶叶,来自距离金秋湖停车区5分钟车程的川茶集团生产基地。40余万亩茶园里,栽种有3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茶树品种,眼下,茶树已长出嫩芽,早茶生产步入正轨。
位于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的川茶集团茶叶生产基地。 罗顺 摄
依托川南优良的茶叶品质,川茶集团不拘泥于传统的鲜叶加工销售,开始向精深加工布局,近年来在新中式茶饮、茶食品等领域发力,相关业务的销售收入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节节攀升。
新中式茶饮打开销售增长点
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冠英街的川言茶语新中式茶饮店内,除了销售现制茶饮,柜台上还摆放有各式各样的瓶装饮料供顾客选择,栀子绿茶、陈皮红茶、玫瑰红茶……产品琳琅满目
“传统茶饮要创新,新式茶饮这个市场,早晚都要进去。”川茶集团“川言茶语”首席品牌官刘裕珩认为,与市场上常见的新式茶饮企业如农夫山泉、怡宝等相比,传统茶企的优势在于茶叶本身,企业对茶园的管理更加精细、茶产品的加工过程更加成熟,带来的口味更有优势。
不过,由于宜宾本地缺少大型饮料灌装生产基础,目前川茶集团生产的瓶装茶饮品在河北生产,销往全国。眼下,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的双谊食品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川茶集团计划在当中布局瓶装茶饮生产车间,届时将有效降低瓶装茶饮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位于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的川茶集团茶叶生产基地。 罗顺 摄
川茶集团董事长何锐介绍,经过调研,目前坚持买茶叶、泡茶叶的,主要是35岁以上的消费群体,针对35岁以下消费群体的茶饮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尽管市场上已经有茶百道、蜜雪冰城、瑞幸等连锁巨头,但传统茶企在产品品质和文化底蕴,仍可以开辟新赛道。”
品质和文化底蕴优势,在川言茶语新中式茶饮店内可以窥见一二。何锐介绍,茶饮店使用的茶叶和公司对外销售的干茶,原料相同,没有进行品质区分,结合宜宾上千年的种茶、饮茶史,门店设计了主题多样的主题文创、瓶身杯型,带给消费者更加丰富的体验感。
“最近哪吒IP比较火,我们就迅速设计了哪吒主题的杯子。”何锐介绍,目前川茶集团旗下新中式茶饮店的每月营收接近10万元,今年计划再开20家门店,覆盖川内更多城市。
川茶科技园内的茶食品生产车间,即将迎来技术升级。 罗顺 摄
精深加工开辟更多想象空间
“保留了蛋卷的口感,却没有那么甜。”位于金秋湖镇的川茶科技园内,川茶集团生产管理中心负责人杨朝林打开了一袋茶蛋卷请大家尝尝,通过将超微茶粉添加在食品配料中,可以利用不同茶类茶粉开发多种口味的食品,还可以利用茶粉抗氧化的特性延长保质期。
川茶集团近年来推出的若干种茶食品。 罗顺 摄
这样的茶食品,川茶集团目前一共有4个大类,10余种产品。这些产品中添加的茶粉,颗粒直径在5到10微米之间,是常见的面粉颗粒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更加细腻的口感,减少点心制作过程中对淀粉类的依赖,同时可以减少糖类、油脂和盐的比例。”杨朝林介绍,这样生产出的低糖、低脂、低盐茶食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事实上,川茶集团从2010年前后就开始生产茶食品,经过茶粉生产设备、生产线的不断升级改造,如今茶粉年产量可以达到150吨以上,茶食品总体产量可以达到500吨以上。在此过程中,川茶集团也在改进针对茶食品的茶叶种植方式,用于生产茶食品的茶树会采用遮阴栽培,增加茶氨酸的含量,进一步减少茶粉的苦涩感。
川茶集团推出的茶饮品。 罗顺 摄
眼下,一场围绕茶食品生产的技术改造正在川茶科技园内进行。到明年,川茶集团的茶食品年产量有望突破1000吨,营收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有望突破两成。
“现在,我们的茶粉不仅用于自身茶食品生产需要,还销售到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用于增加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已经在牙膏、面膜等领域发挥作用。”杨朝林透露,这些也是川茶集团下一步发力的方向,增强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一片茶叶的附加值。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