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康琴
成渝高速进入资中县,有一段路往返车道分离,环绕一片小村落,这就是资中县银山镇古井村鱼湾院落。
去年12月28日,今年1月4日、3月10日,内江市委书记邹自景三访鱼湾院落以及紧邻的大石村龙洞沟院落,督导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2022年12月20日,内江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启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分5批次推动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面貌整体改善。银山镇是第一批乡镇之一。
“千万工程”20年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内江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也在不断“回头看”中发现、整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
初访
内江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启动之初,建立了市级部门包镇、县镇领导联村的包联机制。银山镇组织委员彭琬荔就是大石村的包联干部。
去年12月28日下午,她匆忙赶到龙洞沟院落时,督导团队已经走了。
这是一次暗访。当天,督导团队对内江五个区市县进行全覆盖突击暗访。
“没想到会暗访古井和大石。”彭琬荔告诉记者,银山镇被称为“小资中”,但古井村和大石村所在的银杨路沿线,并不是当地发展的重点区域。古井村鱼湾院落有19户村民,大石村龙洞沟院落有14户村民,也不在“重点改善20户以上聚居院落”的范围内。
当时,银杨路边存在破损农房、偏杂房和残垣断壁、乱搭畜禽棚舍,以及垃圾乱扔、柴草乱堆等情况,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属于“清杂去乱”和“六净六顺”的改善内容。
“看不到‘六净六顺’的痕迹。”督导团队暗访到龙洞沟院落时,叫来资中县相关领导,提出批评。
批评要领,问题更要解决,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办?
据介绍,资中县主要领导当即在龙洞沟院落召开各部门、乡镇参加的现场会,剖析、认领问题。当晚又召开全县反思动员会。
“我们要打一场硬仗。”银山镇人大主席黎敏称,第二天他就和市、县相关领导下到村上带队开展工作,“以前是‘以点带面’,现在是‘全覆盖’”。
再访
暗访时,大石村党支部书记廖光海和督导团队直接交流过。他称,没想到刚过一周,又见到了市里的督导团队。
据他介绍,1月4日的督导“不是暗访,但一点不比上次轻松。书记的车开在前面,随机开到哪家,就在哪家停。”
村民黄文龙家的院坝和柴垛
当车停到村民黄文龙家门外时,正值廖光海安排的几辆挖掘机在周围清理沟渠。经过一周“清杂去乱”等工作,龙洞沟院落的村容村貌已有明显改观。
但这次,督导团队走进农户家,询问厨房、厕所等附属设施的改善情况。
“情况不太乐观。”银山镇副镇长罗超称,有些农户家没改厨卫,或改得很粗糙。对此,“督导团队指出,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不是简单地打扫卫生、清扫马路,是要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实惠。”
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要“面子”也要“里子”。
银山镇前后召开反思会3次、专题研讨会27次、干部大会13次,成立“一村一社一专班”,再次摸底全镇底数,更新完善任务清单,一一改善。
与此同时,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已进入第3年,容易改的已经改得差不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资中县领导班子带领各部门研究相关政策,用改革的思维解决问题。
三访
3月12日,记者见到黄文龙时,他正在为孙女做午饭。他家屋后的沟道已疏通,平整的院坝前也有了一块清理出来的“微菜园”。
“村委会建议都种莴笋,自家吃不完,可以统一协调销售。”黄文龙说。他还种了点丝瓜,觉得藤蔓爬上菜园,有生活气息。
整洁的院落和规整的禽舍
周围清爽、干净的变化痕迹随处可见。“下雨天走路不怕下脚了。”71岁的黄文龙感慨。
彭琬荔告诉记者,10号督导团队问,大石村类似这样的院落还有多少需要改善时,她忐忑回答还有7个。“没想到领导说,量力而行,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急于一时,给了我们一年时间。”
据介绍,资中全县都在按照“全覆盖、无遗漏、长效化、不反弹”的要求,对2023年、2024年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开展“回头看”,并启动2025年目标镇改善工作。
银山镇党委书记刘再宏告诉记者,这是一项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次攻坚后,他们将在“长效化、不反弹”方面下更多功夫,通过积分制、“红黑榜”、院落管家等方式巩固改善成果。
记者手记:
以5年5批次计算,内江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已“船到中流”。
船到中流浪更急。这时候最忌、也最容易出现要么改善过的地方觉得过关了,松口气;要么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畏首畏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0年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一张蓝图绘到底。三访银山镇是“千万工程”中“钉钉子精神”的践行,更是内江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一次中流击楫。
“千万工程”20年,始终围绕总体目标,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延伸整治范围、丰富整治内涵。内江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也应如此,用改革思维不断丰富完善范围与内涵。资中此次将“拆旧留权”进一步规范化,就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