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三台,欣欣向荣,处处春潮涌动。
春耕备耕的号角已然吹响,农民活跃在田间地头,有序投入农事生产;机器轰鸣、塔吊运转,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工厂忙着赶订单提产能,奋力跑好“第一棒”……春潮澎湃,激荡万千气象;春意盎然,积聚发展强劲动力。
2025年的春天里,三台正韧性生长,蓄势而进!
▐ 广袤田野充满生机
我县是“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眼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在新鲁镇的特研油菜育种基地,种植户们正积极投入到制种油菜的“去杂提纯”工作中。他们精心去除“父本”油菜,保留繁育力更强、产量和品质更高的“母本”油菜。
“去除杂株后,纯株油菜就会生长旺盛,产量不但不减少,收入比种植一般油菜要翻一番。”新鲁镇油菜种植大户杨守安说道。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油菜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包括供应链、价值链和利益链的协同推进,成功探索出一条油菜品种“研育繁推用”一体化和产品“产购储加销”的全新模式。目前,我县已建成2.6万亩的油菜制种基地,供种量占全国一成以上,油菜种子的销售网络更是遍布全国,甚至远销海外。
特研种业总经理陈金龙表示,今年公司的发展重心仍是油菜制种技术的提升。“我们在原有核不育两系技术去除50%杂株的基础上,借助核不育三系技术,成功将油菜田中的杂株比例进一步降低至5%。这一突破性进展将极大提升杂交种的品质,为油菜制种全程机械化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在我县的“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示范基地上,植保无人机正沿着预设航线高效地进行精准施肥作业。种植大户王邦福利用三台植保无人机,在短短两天内便完成了500多亩油菜和500多亩小麦的病虫害防治任务。
在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过程中,我县将农业技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在提升粮食品质的同时,加速推进“百县千片”粮油单产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粮油产量。今年,县农业农村部门计划在粮油主要产区新建25个“百县千片”示范片,以引领和带动区域粮油生产。截至目前,我县油菜种植面积达68万余亩,小麦种植面积33万余亩。
新的耕耘已经开始,而新的丰收也正在三台的土地上同步进行。
在老马镇,麦冬的收获正在进行。种植户们忙碌在麦冬田中,采挖和栽种同步进行。麦冬,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润肺清心、养阴生津的功效,它的生命力极强,生长周期为一年,收获其根块,剪去须根和叶片后,还能作为种苗进行再次种植。所以,每年清明前后,涪江沿岸的麦冬地里都能看到当地老百姓一边采挖麦冬,一边栽种麦冬的景象,既有丰收的喜悦,又播种希望。
去年,麦冬列入“药食同源”目录,这标志着我县麦冬产业将有更大的可能性。今年,关于麦冬附加值提升的研发工作将进一步深入推进,药品开发、保健品以及日化产品方面的产品将取得突破。
四川领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晶晶说:“我们公司围绕麦冬开发了上百种健康食品,产品销售至全国乃至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我们正在推动食品生产线的数字化打造。”
立足道地产业优势,我县已成功引进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入驻,并联合太极集团、中兴药业、领旗食品、代代为本等食品医药企业,开发出超380种中成药、190余种保健品,以及麦冬汤料包、麦冬茶、麦冬苏打水等衍生产品,实现全链条产值达40亿元。
如今,我县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麦冬标准化种植基地及高标准种植示范区,种植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左右,经过各乡镇的精心培育,让20多万人在麦冬产业的发展中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径。
▐ 产业发展“协奏曲”铿锵有声
春风正劲,我县工业园区内正一片火热。企业以创新为鼓点,向“新”而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我县招商的高速铜连接项目成功落地创新科技孵化园,总投资约5亿元。从正月初四开始施工,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厂房主体钢结构框架的搭建。目前,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焊接和紧固工作,预计二月底完成所有装修,生产基地也将于3月开工建设。
作为我县重点引进的高科技产业项目,高速铜连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我县在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上迈出了关键步伐。该项目致力于满足全球市场对高性能传输介质的需求,特别是400G到1.6T高速铜连接器的需求。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50个。同时,项目还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同样展现出强劲动能。在四川安吉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在流水线上,备料、裁断、针车、刷胶、贴底成型……各道工序井然有序。作为一家综合性体育运动装备企业,安吉纳致力于专业足球鞋、运动鞋等鞋类产品的生产。
据行政总监邓华介绍,2024年安吉纳将实现年产约400万双成品鞋,产值约6亿元。而2025年第一季度订单量增长15%,全年有望突破500万双大关。自复工以来,公司复工率达到95%,产能已达100%,所有生产线都在全速运转。
▐ 干劲满格!
▐ 民生项目建设刷新“进度条”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我县把群众早受益作为目标追求,不断推动民生项目建设“加速度”。
在祠堂湾水库的建设工地上,八十余名工人正忙碌于各个施工区域,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坝基础灌浆、输水管线安装等作业。祠堂湾水库项目经理钟兴表示:“坝体建设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采用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确保24小时不间断施工,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为大坝填筑创造有利条件。”
祠堂湾水库是一项集农业灌溉、城乡供水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其建成后将实现年供水1100余万立方米,满足周边8万余亩农田的灌溉需求,并惠及近6万名当地居民。
祠堂湾水库项目承载着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正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步伐,与此同时,全县人民心心念念的铁路建设在年后也有了最近进展。
在灵兴镇,绵遂内铁路三台段二标段李家湾1号隧道工程已进入进洞施工的关键阶段。施工方已完成进洞排水防护工作,正在进行空压机安装调试及临边防护作业,计划于7月实现隧道贯通。目前在该镇有5个隧道、3座桥梁共6个点位,现已全面开工投入建设。
整个绵遂内铁路三台段,现有6座隧道洞门有序施工,1000余根桥梁桩基完成施工,承台完成30余个,首个墩柱浇筑完成。
今年夏天,球迷们将有望在崭新的体育场踢球或观看专业足球赛事。三台县体育场作为我县首座设施设备齐全、满足专业化足球赛事需求的现代化体育场,全部改造工程预计在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
改造后的体育场占地3.9万平方米,是一座集体育与商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体。生产经理张彰介绍称,新建的张拉膜将覆盖全部看台,不仅提升了体育场的美观度,还能为观众提供遮风挡雨的功能,极大改善了观赛体验。
项目负责人贾健表示:“目前,训练场区域已基本建成,主赛场区域新建南看台基础、外立面及张拉膜基础已浇筑完成,达总工程量的40%。现即将启动北看台基础浇筑以及南北看台主体搭建等工作。”
整个项目采用开放式设计,建成后可满足万人观赛需求。同时,齐全的功能设施将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健身场所,进一步推动我县体育事业的发展。
春风吹拂
为三台大地披上盎然绿意
带来新的期待
全县上下将始终锚定
努力"建设绵阳副中心、争创全国百强县"的目标
勇担绵阳南翼发展主引擎重任
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
擂响战鼓、乘势而上
聚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坚持产业强县不动摇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