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俊伶
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川观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省林草局”)获悉,近年来,四川省已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100余个,其中,若尔盖恢复退化湿地上万公顷,海子山、长沙贡玛恢复湿地植被7224公顷,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四川是全国湿地资源大省,湿地总面积3293万亩,居全国第七位,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目前,四川已建立各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建立湿地公园55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29处;有国际重要湿地3处、省重要湿地6处,基本建成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初步实现湿地分级分类管理。
2023年,四川多部门联动实施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部署了黄河干支流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数十个工程,切实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去年,四川印发《四川省省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2024—2030年)》,支持阿坝、若尔盖、红原、松潘、稻城、理塘6个县开展省级湿地生态补偿。2023年以来,全省完成湿地修复13.98万亩,通过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以林补水,以水养林,2023年,全省森林涵养水源总量达890亿立方米。
法制保障方面,去年,四川对《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进行修订,重点围绕湿地保护分级分类管理体制、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湿地修复要求等内容进行规范完善。其中,明确了湿地的定义,强化了政府领导、建立湿地保护协调协作机制等职责,并增加专章,突出对泥炭沼泽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省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全面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