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观察 黄芯榕
1月24日,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在资阳市安岳县举行——37名在云南、广东、安徽等地的务工返乡流动党员齐聚一堂,开展主题教育,同时畅谈“务工路”“致富经”,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
“元旦回到家乡,听说现在安岳正在大力发展鞋服产业,并在多个乡镇建立了‘卫星工厂’,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高兴。”在安徽省服装制造行业务工10余年的流动党员刘汉连感慨道,建议安岳鞋服产业可以向安徽学习成功经验,如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化水平,深化品牌培育等,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家乡经济发展。
在资阳,像刘汉连这样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共有1.8万名。
“资阳流动党员流出数量较大、涉及地域较为广泛、行业分布多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利用春节返乡这个有利时机开展座谈会,一方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增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向他们宣传最新的返乡创业就业政策。”资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流动党员就像一根红色的纽带,把远方与家乡联系在一起,在外各展所长的同时,既能把资阳的特色产业和风土人情传出去,也能为家乡发展带回新的经验,甚至带动更多的人回乡投资、创业。
如何更好地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村有37名流动党员,平时难见面,利用流动党员春节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生活会是很好的学习教育机会。”资阳市安岳县隆恩村党支部书记刘艳英在同日下午举行的组织生活会上分享,隆恩村一方面通过线上平台,构建流动党员全天候“指尖课堂”,比如通过微信等积极推送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利用返乡节点,定制走访联系、集中补学、谈心谈话、解难帮困、志愿服务等“红色套餐”,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学习不掉队”。
这一点,让不少流动党员感触颇深。
“我在新疆阿克苏务工,每年有八个月时间在外面工作,参加村上的组织生活确实不多。”资阳市安岳县隆恩村流动党员蔡信昌说,接下来他要利用春节假期学习“充电”,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这是资阳市加强流动党员春节返乡集中教育的生动缩影。
“流动党员存在底数难摸清、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等问题。”资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资阳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通过出台责任清单,强化摸底排查,做到基本情况、流出时间、流动去向、职业类型、联系方式“一门清”;与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组织部门携手共建,健全与流入地共管、共用、共享三项机制,加强流动党员双向管理;依托流动党组织就近建起了“暖流资家”,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技能与维权等贴心帮助等具体举措,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量、推动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常态长效。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