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映许可证
[2025]第x期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回望这些年,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悄然间,身边的环境越变越美;而这些年,因为环保,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梳理了8个人的真实故事,影像背后,听他们讲述——
这些年,因环保改变的人生。
本图文由【中国环境】独家呈献
滑动胶片查看
刘承林:「“大半辈子都在向长江要资源,现在是回报的时候了。”」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
“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
在长江里出没风波、
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
“渔老大”刘承林,
退捕后转型为
家门口的“护渔人”,
成为一名长江协助巡护员,
穿梭在葛洲坝至伍家岗
长江大桥之间开展巡护,
守卫着长江的每一寸水面。
宋成刚:「“以前我是志愿者,如今自发当起了蝴蝶监测员,意味着监测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工作,也逐渐融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2024年5月,
三江营湿地蝴蝶观测点
被纳入“江苏蝴蝶观测”项目,
成为长江扬州段的
首个湿地蝴蝶观测点。
曾经的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
三江营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
负责人宋成刚,
也因此有了新身份
——蝴蝶监测员。
随着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他与志愿者们
继续扩大区域巡查,
扩充监测对象,
期待发现更多的“生态精灵”。
何岳昊:「“能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我觉得很骄傲。”」
2022年,
人社部向社会公示18个新职业,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
便是其中一个。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的何岳昊
利用自己专业所长
和物联网技术,
打造低碳楼宇数智管控平台,
对各区域实施
不同的柔性调控策略,
从而实现建筑物的节能降碳。
未来,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
可发挥的空间很大,
绿色技能也正在
突破传统绿色产业的定义,
将应用于更广泛的
行业及领域。
吴坤明:「“以前我们是露天养殖户,现在‘上楼’养殖,不仅深海取水水质稳定,污水统一处理,效益也比原先提高了三成。”」
今年52岁的吴坤明
是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
新科二村的村民,
从事东风螺养殖已有12年。
2022年,
他响应政府号召,
退出生态红线内区域,
将养殖池塘“搬”进了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
实现了高效、环保、经济
和可持续的水产养殖。
黄世骏:「“我们刚和浙江农林大学达成合作,会培育更多专业碳汇人才。希望能尽快出台相关考试认定政策,让碳汇计量评估师持证上岗。”」
2024年10月底,
浙江省碳汇计量评估师
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黄世骏成为一等奖获得者。
作为安吉人,
黄世骏热爱家乡的毛竹林。
前两年加入到
安吉县两山合作社,
他便参与到
竹林碳汇项目开发中,
让竹林碳汇实现
“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极大提升其生态调节服务价值。
杨子栋:「“给秸秆找出路,过去让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今年47岁的杨子栋
是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丰茂源家庭农场的负责人。
看准供需市场,
他从村民变为“秸秆经纪人”。
每年从7月起,
他就开始穿梭在田间地头,
围着秸秆的
收割和储运打转。
忙不过来的时候,
要招20多名工人。
靠小秸秆走上富裕路,
这是杨子栋此前不曾想象的。
他眼里,
这是一份绿色的事业。
薛少华:「“开始决定建这座绿色民宿时,温州地区并无先例,但镇里大力支持,我们也就坚定了信心。”」
一栋白色小楼
掩映在绿水青山中,
这就是浙江温州
首家“超低能耗”绿色民宿
花岩假日山庄。
近两年,
民宿负责人薛少华与合伙人
一起投资近4000万元,
只为积极响应
国家“双碳”战略,
把舒适度高的绿色建筑
带回家乡瑞安,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赋能瑞安绿色低碳发展。
李夏:「“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民看到我,会主动聊起在哪看见朱鹮觅食,为监测野外朱鹮提供了不少线索。”」
从事朱鹮野化放飞工作18年的李夏,
是陕西省宁陕县
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管理站站长,
他见证了朱鹮野化放飞工作
发展的全过程。
前些年,
由于野外朱鹮数量的增加,
给附近村民生活带来困扰。
但随着有机农业
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村民改变了对朱鹮保护的观念,
极大促进了
朱鹮野外监测工作的开展。
中国环境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本文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