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

近日,一款叫“梅见青梅酒”的网红酒上了热搜,其酒瓶上挂着的标签写着:“贤婿,你受苦了,哈哈哈,我女儿其实没那么配得上你。爸赠梅见新年酒。”“这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本来就难喝,还搞这么一出”……这样雷人的广告语瞬间引来一众吐槽,梅见方随后发布了致歉声明。

广告营销玩创意本没有错,好的创意可以迅速带动品牌出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有媒体报道,梅见青梅酒所属公司正在变更白酒产品线,准备全面进军低度新酒饮市场。显然,讨好年轻客户群体,一个吸睛的创意、一个好玩的梗是需要的。

但在流量时代,“黑红也是红”,一些广告创意走起了“偏门”,披着创意的外衣玩着低俗的游戏,靠挑战社会道德底线来博眼球、赚流量,广告“翻车”事件数见不鲜。此前就有某奶茶品牌玩梗,最后被“梗住”了,相关视频借鉴了抖音热梗“舔狗罪”+“双杯杯托手铐”的创意,被网友指责“这种营销一点也不好笑”“看着让人不适”。

细数这些翻车的创意,有的笑点不恰当,有的贩卖焦虑没分寸,有的重复式口号,病毒式洗脑;还有的涉嫌性别歧视,嘲讽某一阶层或群体……这样的广告为了创意而创意,为了广告而广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一些公司推广产品甚至一遍遍重复走“低俗创意上热搜、出面道歉、低成本出圈的”的老套路,已经被公众厌恶。

如今,企业以假惺惺的一句“创意不当”就想收场,个人认为这不妥。一方面,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低俗广告惩罚力度;另一方面,行业协会需鼓励正向创意,做好示范,社会公众更要自觉抵制低俗创意,对“黑红也是红”的错误理念说“不”。社会公众、行业协会、监管部门联动起来,及时“亮剑”形成威慑,定能让低俗广告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