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大家多多少少都刷到过流感的消息哇?身边也都有人陆陆续续中招哇?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尤其是听到说疾控部门预计,流感将在2025年1月中旬达到高峰,架不住许多人又开始着急忙慌:

“都说今年甲流凶,跟往年子不一样,先囤点药备起稳当!”

“就是,你看网上有人没及时吃治甲流的药,整成重症不好医哦,听说有种特效药吃一次就好了!”

“反正都去药房了,那抗生素也买点,万一遭了吃了总有点用!”

……

朋友们,流感年年有,今年并没有特别的不一样,更没有必要去囤所谓的“流感特效药”。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刘焱斌主任医师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如何通过症状初步判断自己是不是甲流,万一中招又该怎么应对。

网上传说的今年的甲流比往年威力大、来得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毕竟人类关注流感已经有100多年了,随着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入,它的大致规律我们还是摸清楚了的。

就甲流而言,每年的冬春季节就会反复出现,大概11月底12月初开始明显增长,今年由于气温原因,北方的流感10月底就开始了,南方则因为气温下降得慢一点,流感的高峰也来得晚一些。

非要说有啥子不一样,今年确实有那么一点点——这波甲流的主力军是甲型H1N1。但大家也不要慌,甲流病毒本就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家族”,H1N1是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而已,其他成员还包括H3N2、H5N1,H6、H7等。之前可能是H1N1、H3N2的混合双流,而这盘是H1N1当了个主流,就这么点区别。

感染甲流病毒后,潜伏期一般都在1-4天,平均为2天,以发热、寒颤、头痛、乏力、出汗和全身酸痛等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具体有这些:

1.高热

通常起病急,发热常在39℃以上,婴幼儿和老人也可能表现为不发热或者低热,一般3-5天可缓解。

2.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甲流全身症状重,可引起各部位的疼痛和乏力。

3.鼻塞、流鼻涕

婴幼儿比成人更常见。

4.腹痛、腹泻

少数感染的人会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5.胸部压迫感

这是病毒侵袭肺部的表现,严重时要警惕病毒性肺炎的风险,尤其对于儿童和老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此外,甲流还可能引起老人和孩子出现并发症,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有:婴幼儿可能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热惊厥;学龄前儿童可能发生肺炎、心肌炎、心包炎、休克;老年人可能发生多器官衰竭、急性呼吸衰竭、脓毒血症等。

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流感之外,日常的感冒以及大家熟悉得不得了的新冠病毒,都可能会引起呼吸道、发热等不舒服,那该如何区别呢?

来,先看看这张图——

有“看图表困难综合征”的朋友,我们再总结3个要点,方便大家分辨:

1.普通感冒一般是鼻病毒等引起的,一般就只是稍微有点不舒服的感觉,即使发烧也少见高热;

2.相比新冠病毒,甲流发烧的温度更高,一般要39-40℃,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会更严重,但鼻塞、咳嗽症状比较轻;

3.如果出现“刀片嗓”“水泥鼻”,闻不到、吃不出味道的情况,多半注意是不是新冠引起的。

“那买个试剂盒测一下就晓得了噻!”

答:可以是可以,但结果不一定准确。

目前我们最常用的两种检测方式,一种就是抗原检测,也就是大家在药店、外卖软件上能买到的快速检测试剂盒,部分医院的急诊科也在使用;另外一种是核酸检测,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

抗原检测虽然简单撇脱,但结果并不精准。这是因为流感病毒的抗原检测敏感性较低,阳性率约60%左右,说人话就是,它说你阳了,你肯定阳了;它说你阴了,你可能是阴但也可能是阳。

所以,要确定是否有流感病毒感染,感染的是哪种流感,最准的还是到医院来做核酸检测。

因为最近中招甲流的人多了,大家都纷纷跑去囤药,甚至只买玛巴洛沙韦。究其原因,结果大家是觉得玛巴洛沙韦只需要吃一次就能搞定甲流,效果好,但朋友们,这样真的没必要!

治疗甲流的药不是只有一种

得了流感后应该尽快给予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流感病毒进入人体细胞黏膜上皮分三个阶段,一是进入,二是在细胞内复制,三是出胞再感染新的细胞。针对这三个阶段,有不同的药物来治疗。

第一类:作用于病毒颗粒出胞的过程,即“离开被感染细胞”的过程,常用的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

第二类:可以在细胞内阻断病毒复制的药物,包括玛巴洛沙韦、法维拉韦等。

第三类:阻止流感病毒侵入细胞的药物,比如阿比多尔。

买了药你们也不一定用得对

上面这些药都是处方药,所谓处方药肯定就是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而且这三类药一般不建议同时使用的,所以光靠大家随便看哈药盒上的用量,甚至说明书都不翻一下就开用是要不得嘞。

下面就介绍下大家熟悉的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两种药物的用法也不一样——

No.1

奥司他韦

1

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与传播。

2

适用于各年龄段,小朋友(≥1岁)感染甲流后,首选奥司他韦。

3

奥司他韦有颗粒剂、干混悬剂、胶囊剂等,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

4

出现症状(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48小时内服药效果最好,超过48小时效果可能降低。

No.2

玛巴洛沙韦

1

可以在细胞内阻断病毒复制的药物,适用于5<12岁无慢性病的儿童和≥12岁的人群。

2

它的优点是治疗只需要吃一次,但不建议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病情进展快的患者。

3

出现症状48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超过48小时效果可能降低。

预防性用药,可操作性不强

“医生,我们家/班级/办公室有人遭甲流了,我可不可以吃甲流的药,预防起呢?”

答:对于明确没有接种流感疫苗或接种疫苗不到2周人群,接触了流感人群,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用药预防,但我们不主张自己乱用药来预防。

以奥司他韦为例,建议在暴露于病毒后的 48 小时内服用,且每天服用一次,需连续7天,如果7天内出现流感样症状,那中途需要改成流感治疗的方案,也就是每天吃两次。这么麻烦你们get到没有嘛?而且奥司他韦也可能带来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停药后还是可能会被传染,所以不建议私自用药预防。

真正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首先是打疫苗,其次是做好防护、增强抵抗力。

抗生素对治疗流感也没有用

不管是哪种流感,都是病毒引起的,大家千万不要自己把屋头的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拿出来吃,这些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药物,对病毒没用,甚至可能引起抗生素滥用、药物过敏等情况,只有在继发细菌感染后再咨询医生使用。

“医生,我最近才得了甲流,是不是相当于身体里有抗体了,短时间内暂时不得再遭,就能过个好年了?!”

答:朋友,按道理说是这样的,但架不住有的朋友运气靠实不太好,也可能还会中招,具体原因如下——

刚刚我们都说了,甲流大家族里有很多成员,你可能这次中招的是H1N1亚型的甲流,但H目前有18个亚型,N有11个亚型,你很可能还会被感染其他的亚型;

乙流其实也是流感中比较容易中招的一种,甲流病毒和乙流病毒感染没有明显的交叉保护,因此相互不具备保护力。所以存在感染了一种流感病毒又再次感染另一种流感病毒,甚至一起感染的可能性。

至于乙流的症状及应对,其实跟甲流差不多的,想了解详情的朋友可点击这篇科普文章【链接】 。

得了流感大家不用慌,从我们人类发现它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多数时候靠我们的免疫力结合正规治疗都会战胜。但大家也不能对流感太过于藐视,以为像普通感冒一样,完全不用吃药、只靠“熬”,谨防会引发严重问题。

尤其出现下面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时,请立即送医:

1. 流感流行期间,儿童发热超过三天;

2. 出现体温40℃以上高热且持续不退;

3. 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严重呕吐腹泻、持续胸痛等任一症状;

4. 自行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

同时,在流感盛行期,这4类高危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旦有流感样症状,最好到医院确诊及治疗:

1. 小于5岁的儿童;

2. 大于65岁的老年人;

3. 孕产妇;

4. 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心脏疾病、慢性肺病等人群。

虽然目前学校陆续都开始放假了,但架不住要补课,要上这样那样兴趣班,仍然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所以孩子得了流感后,已经退烧的情况下,到底多久才能返回学校?

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流感退烧多少天后才能返校。但就流感病毒的特点来看,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1-4天,在潜伏期就有传染性。甲流病毒排出的高峰在发病的24-48小时,然后迅速下降;发病5-10日后,呼吸道就检测不到或者仅能检测到极少病毒。美国疾控中心建议,症状整体在好转,在没有用退烧药的情况下不再发烧且至少24小时以上,就可以恢复正常活动。

所以,一般来说甲流退烧48小时后,孩子精神状态、活动能力都恢复如常,可以返回学校。但为了保护他人也是保护自己,要求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学校这样人员密集的空间,需要全程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等。

“医生,现在已经一月份了,去打流感疫苗起效又还要等两个星期,打流感疫苗还有用不呢?”

答:流感疫苗任何时候接种都不算晚!虽然打了疫苗后2-4周才能产生保护抗体,但你想一下,离春节假期还有十多天,你现在接种了,过年那段时间是不是耍得都要放心点?

在这里也啰嗦一句,接种了流感疫苗没办法保证你100%不被感染,但接种疫苗后即便感染流感,症状也会稍微轻一些。

想问下囤甲流药物的那些人,

2021年囤的酒精和消毒湿巾,用完没得呢?

2022年囤的新冠检测试剂盒,过期没得呢?

2023年囤的各类抗病毒冲剂,起砣砣没得呢?

参考文献

1.《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2.《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

3.《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4.《2024 WHO临床实践指南: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