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数九寒天,不少人都用上了取暖的暖宝宝、电热毯、自热手炉、电热水袋等,但明明都是一些温度不烫的御寒神器,为何有人在使用后却出现了烫伤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的刘梦嫦医生带你一探究竟。
原因就是低温烫伤。
所谓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暴露于较低但仍能引起组织损伤的温度(通常为44°C至50°C)下所引起的烫伤。
而这种烫伤往往因为接触低温热水袋、暖手宝、取暖器等而发生。
相比高温带给人的直接刺激,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更难让人察觉,而出现低温烫伤的大多是老年人,或是皮肤敏感性不高的人群。
一旦出现低温烫伤该如何处理?专家表示要一离、二冷、三保护。即离开热源,立即离开引起烫伤的物体,以防进一步损伤。
冷却处理,用流动的冷水(约15°C)冲洗患处,持续15—30分钟,缓解疼痛并减少热损伤的扩展,不要使用冰块或过冷的水,以免加重组织损伤。保护创面,如果皮肤完整,可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创面,避免感染。如果有水疱,不要擅自挑破,以免感染。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不要使用涂抹酱油、牙膏、酒精等民间偏方,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或引发感染。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疼痛剧烈、创面范围较大(尤其是关节部位或面部),应尽快就医。长时间接触低温热源引起的损伤,可能有皮肤深部组织受损的隐患,即使外观轻微也需密切观察。定期换药和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需立即就医。
如何才能避免出现低温烫伤?专家提醒,在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物品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隔开。要定期检查加热器具的温度,避免过热或长时间贴肤使用。对于糖尿病、偏瘫等特殊人群尽量不用低温取暖设备。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取暖设备,避免边充电边使用。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