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的大闸蟹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一派繁忙景象仍在持续,一篓篓的鲜活大闸蟹被迅速装车运往市场。

这是淮安市政协助力生态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与此同时,淮安市政协围绕“落实种养深度对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提案办理第三方绩效评议现场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曾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漕粮转输中心的淮安,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坐拥广袤的耕地与浩渺的水域,是闻名遐迩的“苏北粮仓”,如今粮食年产量正向着100亿斤奋勇迈进。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介绍说,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农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全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业链协同创新,矢志探索出一条“模式业态更优、绿色品牌更响、生态价值更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孕育出“金山银山”。

“我们通过采用‘三池两坝’和湿地涵养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处理,创新建立‘大闸蟹+生态+数字化’智慧化生态可持续养殖模式,亩均产量提升50千克,养殖户的亩均收益增加约5000元。”在提案办理第三方绩效评议现场,洪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洪泽区的大闸蟹年产量将突破万吨,产值可达10亿元。

这一模式的成功建立和推广,离不开政协的精准建言与支持。从2023年开始,淮安市政协分别围绕“建设洪泽湖生态经济廊道,促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强村富民工程,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等主题,组织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调研组深入淮安的田间地头、河湖岸边,与农民、养殖户、农业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结合淮安粮食种植广泛、养殖规模庞大、渔业产量丰盈的特点,提出了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和高度重视,并迅速转化为政策行动。

同时,市政协将5件涉及生态农业的提案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将40多条事关生态农业的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馈给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稻虾稻蟹共生、落实种养深度对接等方面的建议,已成功转化为政策措施。

“吸收政协委员建议,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生态农业发展意见》,坚持以循环利用、绿色有机、价值转换为主要内容,以16个试验单元为建设重点,已经完成了1.9万亩农田排灌系统的生态化改造,30万亩退水循环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同时,还落实了17.26万亩粪污消纳基地,改造养殖池塘3.7万亩,累计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57万亩。”市政协委员、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礼球介绍说。

广大政协委员也奋战在生态农业发展的第一线。龙虾产业在淮安生态农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仅盱眙县就有21万人从事小龙虾相关工作。张晓东、卞勇等多位政协委员持续关注科技兴虾,强化种苗选育攻坚,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接合作,共同培育并成功发布“盱眙红1号”龙虾新种苗,助力龙虾种苗技术取得有力突破。

在市县两级政协委员推动下,盱眙县建设了稻虾共生产业园,借助“虾稻共生”这一绿色生态模式,实现了粮田、稻谷、龙虾的良性循环,不仅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还提升了龙虾品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全市已经成功建设了6个稻虾千亩连片标准化核心基地,并辐射带动建设了10万亩高标准示范推广区,打造出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技术领先、产品优质的生态农业样板。

“码上议”是淮安市政协特色品牌工作。市政协用好“码上议”平台,为委员、农业专家、种植养殖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渠道。线上,委员们可以就生态农业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线下,定期组织开展针对生态农业实际问题的协商议事活动。2024年以来,全市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26次,有效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市县两级政协积极促进线上线下信息共享和成果转化,线上优秀建议能迅速反馈至线下协商议事室,线下经验总结也能及时传递到线上平台,进一步促进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共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盱眙县黄花塘镇时家集村协商议事室依托“码”上议平台,建立“专家库”,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围绕“虾稻共生”主题进行专题协商,推进全村“虾稻共生”“虾稻轮作”种养殖业发展,带动辐射周边种植养殖区域面积5.3万多亩。

淮安市政协主席戚寿余表示,“市政协将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力、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推动农业与生态深度融合,为淮安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记者:江迪

通讯员:王成虎 陈中军 管晓敏

新媒体编辑:王晶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