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合肥青春靓丽——“时光向前 合肥向上”回眸2024系列述评之三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回望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用“拼”字来定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很拼,各行各业都很拼,每个人都很拼,用行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024年,合肥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补短板、促公平,兜底线、织密网,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推深做实50项民生实事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保生态、建生态、营生态,推动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宜居宜业美丽合肥建设再上台阶。
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合肥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精准对标、精心谋划、精雕细刻、精打细算,不断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优化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城市“血脉”变得更加通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多样多变的需求。全面落实规建治一体化,未来大科学城全面建设,东部新中心加快推进,江淮运河百里画廊完善规划,“老城减法行动”深入实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合肥这座城市每一天都在奔赴更美好。合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生动实践,诠释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内涵。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合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市域规划统筹,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聚焦城乡融合,合肥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实施合肥名优农产品“地标品牌”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城乡融合提速,乡村振兴提质,幸福生活提效。在新的一年里,合肥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建设江淮粮仓合肥示范区,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上持续发力。
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万群众的阴晴冷暖。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合肥从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扩优提质基础教育、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化健康合肥建设、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全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合肥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持续破解急难愁盼,努力使全市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2024年,我市结合群众所需所盼,统筹安排55亿元财政资金,落实50项民生实事。截至2024年11月底,10大类39项民生实事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树牢为民情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托育等领域,深入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持续发力。
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关系着生态环境质量,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久久为功,打造巢湖这张“最好名片”。合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远谋近施、系统施策,大力实施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2024年上半年,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环巢湖十大湿地植物种类达656种,有记录鸟类358种;2024年4月,“安徽省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案例并向全球展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强调,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面绿色转型区上示范引领,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在新的一年里,合肥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持续发力。时光向前,合肥向上,幸福合肥正青春。新年伊始,让我们再起航,奔赴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文字 | 本报评论员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周巧
一审 | 周巧;二审 | 束芳;三审 | 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