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广州市海珠区将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级”地标商业综合体——广州塔广场。该广场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段起点,背靠顶流地标“广州塔”,据悉,项目招商率超90%,其中,华南区域、广州市及海珠区在内的首店占比达60%。

广州塔广场夜景。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廖靖文

“首店经济”在各大一线、新一线城市火爆,吸引新品牌、新门店类型入驻已成为城市商圈运营的“流量密码”。你平时会去打卡“首店”吗?“首店经济”何以成为提升商业影响力的有力形式?它和“首发经济”之间有何关联?今天,财知道与你聊一聊这一话题。

01

“首店经济”,为啥这么火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首要重点任务,并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发经济首次被写入会议文件。

“首发经济”即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

消费者在太古汇商场某品牌广州首店门前排队。图源小红书

在首发经济所包含的众多“第一次”概念中,首次开设门店即“首店经济”的辐射影响力早已在今年年初席卷国内多个省市。地区“首店”、全国“首店”等消费新场景成为年轻人群、消费活跃人群打卡娱乐、休闲放松的重要选择。

广州北京路商圈。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

上海是“首店经济”概念的提出地,为了充分激发企业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活力,提出了多项开放招商、补贴优惠政策。以上海百联ZX创趣场为例,自2023年正式对外营业以来,接连引入了多家国内新兴二次元潮玩销售首店,同时还带动了日本多个知名内容制作公司落地中国首店。截至今年11月,百联ZX已聚集40多个品牌,其中地区首店、旗舰店近30家,累计消费金额5亿元,客流量超1500万人次。

百联ZX创趣场。图源微信公众号@百联集团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人群,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追求。“首店”的落地,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求新心理,为他们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并产生一系列经济效应。

02

广州天河路商圈、长隆-万博商圈等成“首店收割机”

2024年1月9日,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印发《广州市鼓励发展首店首发经济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培育首店首发,对达到条件的,选择在广州开设首店的国内外品牌,择优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支持。

作为千年商都,更是时尚之都,广州发展首发经济得天独厚。广州拥有相对优越商业环境,包括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成熟的商业生态系统、丰富的商业资源等,加之政策支持力度大,“真金白银”支持品牌发布、入驻,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选择在广州开设首店。

广州太古汇与迪士尼中国合作的“皮克斯甜梦派对”主题市场活动。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

据了解,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至今,首店数量逼近千家。赢商大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前8月,广州共引进999家品牌首店(城市首店及以上级别,含品质首店及一般首店)。2024年1~8月,广州引入品牌首店205家,已超2021、2022全年水平。其中,品质首店149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3%。

新入驻的地区零售商超、品牌首店,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和更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广州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离不开商圈及各大商业载体的高质量发展,这也为首店首发带来“虹吸效应”。尤其是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2021年至2024年前8月共吸纳306家首店品牌,断层级领先其他商圈,该商圈的贡献,也让天河区首店进驻占全市49%。

天环广场。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另外,不能忽视新区域的崛起,如番禺区的长隆-万博商圈,目前已开出9家商业项目,商业存量数量77.2万平方米,商业体量位居广州前列,吸纳首店数量亦仅次于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排名全市第二。

与此同时,广交会、国际美妆节、各类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为一系列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活动提供了展示平台。从零售、餐饮等传统领域,到艺术、体育、休闲等新兴领域,广州首发经济“多点开花”。

03

以“首发”形式,争夺消费者注意力

不止线下门店,在线上渠道,多家品牌也开始了对消费者注意力的争夺战。

例如低空经济领域,许多企业选择在网红直播间进行首发售卖,例如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都选择在平台直播中,首发上架其新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关注。

图为直播间截图。

虽然载人飞行器普及尚待时间,但通过新品首发等系列活动,品牌完成了相当一部分用户的教育和普及,消费者的注意力也开始被吸引过来。

“这两年实体店受线上冲击明显,某种程度上,首发经济本质是对消费者注意力的抢夺,并将线上吸引来的注意力资源更好地引导至线下,同时完成对线下实体经济的支持。”行业人士表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首发”营销创意带来的话题和关注度虽高,但“流量”变为“留量”仍需在发布前进行充分调研、考察,并做好长期稳定运营的完整规划。各地商圈、商业综合体、品牌创业者通过积极自我调整,保持创新、提升创意,打造优质商品和服务,才能充分把握“首发经济”机遇。

统筹/毕征

部分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许晓芳

综合财联社、证券时报、中国报道相关报道

文字整理/李慧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