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内13个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均拥有独立的实验室,CMA资质认定扩项通过省级评审,具有30项以上的检验检测资质项目……
从2023年底开始,江西省吉安市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从“人、机、料、法、环、测”多要素入手发力,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构建“1+1+4+8”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框架,让县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立起来”、监测能力“强起来”、监测水平“高起来”。
布局
分级分类,让监测体系“立起来”
吉安市现有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县级监测站)13个。“由于力量不足、设备老化、市场介入等历史原因,县级监测站资质逐渐被削减,监测能力不断弱化,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吉安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科副科长姚倩表示。
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侯建国介绍,2017年起,他们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就已被停用,环境执法和应急监测等业务只能依靠吉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支持或购买第三方服务。
如何扭转监测能力弱化的现状?“要紧紧抓住三年行动实施的重要机遇,立足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监测任务,分级分类推进县级监测站建设,建立和完善监测体系。”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吉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李爱平表示。
早在三年行动启动之初,吉安市就立足实际,提出构建“1+1+4+8”监测体系建设框架的目标规划,依托吉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布局建设1个区域站、4个骨干站、8个基础站。
建设区域站。配备高效集成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CMA资质项目不少于200项,具备《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中61项指标,以及废水、废气和环境空气、土壤、噪声等监测能力,能够独立开展辖区内的执法监测。
建设骨干站。配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CMA资质项目不少于150项,除具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粪大肠菌群除外)、表2中指标的监测能力外,还要具备当地化工园区主要特征污染物的监测能力,能够独立开展辖区内的执法监测和较大以下突发应急监测工作。
建设基础站。配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CMA资质项目不少于30项,除具备地表水、环境空气、废水、废气、噪声等现场采样能力外,还要具备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基础指标分析能力。
强基
软硬件提升,让监测能力“强起来”
“我们已建设检验检测场地500多平方米,高标准打造了十余间实验室,包括水质分析室、分光光度室、天平室、高温室、无菌室、原子吸收室、原子荧光室、样品室、药品室等。”侯建国说。
在市、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今年统筹资金800多万元,不仅建立了独立的实验室,还采购了包括液相色谱仪、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化学需氧量分析仪等一批高精度分析仪器,共计108台(套)。
“目前,我们监测站CMA资质已获得省级认定,具备了两大类114个项目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实现从‘零’到‘有’再到‘强’的突破。”侯建国表示,“我们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数据和报告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一路走来,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实现了华丽蝶变,这是吉安市各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提升的一个生动缩影。
截至12月13日,吉安市累计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推动完成县级监测站实验室CMA资质认定扩项680项,添置监测仪器设备736台(套),出具监测报告数量608份……经过一年的努力建设,各县级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实现大幅提升。
“力争到2025年年底前,各县级监测站的监测能力提升目标全面实现,人员搭配稳定、监测能力基本成型,各项事权监测业务能够独立开展,委外业务全面回流,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健全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李爱平憧憬未来。
提能
培养能手,让监测水平“高起来”
“提前一天打开稳压电源、仪器电源空开,让分析腔、分子泵、氩气、冷却循环水机正常运转。然后再点火,对不同质量元素的灵敏度进行调谐与校正……”
近日,在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介绍仪器操作规范。
面对新仪器、新设备,各县级监测站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仪器厂家等技术人员现场授课、分享经验。
“不仅要让监测人员熟悉各类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更要让他们掌握环境检验检测分析技术。”姚倩说,针对县级监测人员专业不对口、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吉安市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监测能手,实现一人多岗、一人多技、一岗多能,推动监测水平“高起来”。
依托吉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吉安市按照“推磨转圈”的要求,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跟班学习、实战练兵、考核评价、比武竞赛相结合的办法,让县级监测人员轮流接受培训,系统掌握采样、分析、监测等各项技能。
“我们挑选一批富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带班指导,把课堂放到监测现场,让跟班学习人员熟练掌握实验分析全流程,独立完成实验分析。”李爱平说。
作为一名半路转行的监测人员,跟班学习让永新生态环境监测站的肖婧虹受益匪浅,实现了从一个监测“小白”向一名监测能手的转变。“现在,我已经掌握了总磷、氨氮等46个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肖婧虹高兴地说。
李爱平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人、机、料、法、环、测”要素保障,让基层监测体系真正“强起来”。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