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喜讯传来,石家庄成功获评2024“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这是石家庄市继2022年、2023年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与石家庄市一同上榜的,还有成都、济南、南京等城市和地区。
“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评选由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联招聘等多家专业机构参与组织评审,既有从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发展活力等维度进行的大数据分析,又综合考量城市在人才吸引方面的政策、制度、活动、成果等因素。
八方英才,为什么纷纷选择石家庄,想成为“新石家庄人”?从一条条引才政策、一场场求贤盛会、一项项留才举措中,人们看到:石家庄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引才、育才、惜才、用才。如今的石家庄,让“近者悦、远者来”,逐步成为人才聚集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
二〇二四年石家庄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举办当天,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逾万名高层次人才参会。
引才聚才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石家庄诺澳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HPV宫颈癌抗肿瘤领域最前沿技术和药品研发,这支原在海外进行研发的团队,瞅准了石家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这片沃土,选择落户高新区。
“我们项目落户高新区后随即就开始进行研发实验,相当于直接拎包入驻。”董事长盖大海介绍,公司刚落户时缺实验室,高新区立即提供了300多平方米的共享实验室,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等高端仪器可以按次使用,一年下来租金只要四五十万元。
“如果自己租实验室,要装修、买仪器、做环评,成本就高了太多。”盖大海表示,石家庄在专业技术服务、投资融资、创业孵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这些服务,是石家庄对人才的温情与诚意。当然,诚意还远不止于此。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市委、市政府把引才诚意,扎实地落实到了一个个聚才、兴才的“良方”里,持续推出高含金量政策和创新举措:
“人才飞地”政策,鼓励企业在外地建立研发机构,异地人才技术交流与合作,聚集了人才智力资源,加速了科技成果在石家庄市转化落地。目前,共认定“人才飞地”14家。
“揭榜挂帅”制度聚焦企业技术攻关,将全国各地人才和本地企业需求灵活而紧密地“链”在一起,该制度实施以来,对23个“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予以立项和支持,总合同额1.09亿元。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特派团,利用专家人才科研优势破解企业瓶颈技术难题,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共有省选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55个,市选派专精特新企业科技特派团50个,实施科技成果转化207项,签订技术合同250份,总金额2.1亿元。
聚焦缓解人才创业“资金难”问题,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启动资金项目10个,资金达到1000万元;全市7家商业银行累计发放“石家庄人才贷”信用贷款5720万元。
沈成彬是光通信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2023年,他正式入职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之所以选择石家庄,沈成彬认为,石家庄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对于光通信芯片领域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石家庄人才政策也给了自己有力支持,今年初,作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他获得了石家庄市一百多万元的科研经费。
在政策支持下,沈成彬带领团队研发的光芯片AOI(自动光学检测)、激光隐切设备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石家庄的好机遇、好政策、好环境,给了科研人员施展抱负的舞台。”他说。
近年来,石家庄市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蹄疾步稳,人才政策持续创新,政策版本不断升级。2023年,“15条人才新政”打破体制壁垒,推出以编引才、市场化引才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拿出3000个事业编制用于人才引进;设立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基金、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和“石家庄人才贷”……
石家庄市坚持把落实“15条人才新政”作为推动全市人才工作的总抓手,配套印发20个配套实施细则和8个工作方案,设立年投入1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组织16个市直有关部门成立政策落实专班,定期调度、统筹推进,积极构建抓新政落实、促人才发展的良好格局,着力吸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来石创新创业。
石家庄引才聚才诚意满满,将惜才、爱才融入城市基因,让人才与城市彼此成就、共同成长、双向奔赴。
用才育才
为人才搭建广阔舞台
这些年,石家庄五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为各方人才提供了集聚洼地和创新高地。
如何让人才登上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如何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石家庄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持续强化人才创新创业要素支撑,让人才智力在产业链上充分涌流。
“到国际生物医药园后,我干事创业的状态一下被激活了。”叶盼是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2018年到石家庄工作,2023年6月他被选派到高新区生物医药园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园区能得到叶盼这样的优秀人才,这得益于石家庄市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改革。为破解专业人才流动难题,石家庄市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先后从全市选派两批115名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到开发区建设一线工作。
一年多来,叶盼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项目交流中,他凭专业能力赢得信赖;赴外地招商期间,他借助校友资源谋划项目……到开发区后,他对接项目79个,通过专家论证会7个,签约投产1个。“现在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我要发挥好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广阔舞台大显身手!”谈到未来的工作,叶盼信心满满。
不断壮大的人才队伍,正转化为澎湃的发展动力。目前,石家庄市已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52家,位居全省第一。202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01项,占全省39.9%。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专心干事创业?搭建好人才事业平台至关重要。
在通信领域,超大口径天线电性能调控与抗风扰标校是一项前瞻性技术。得知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准备围绕这项技术开展攻关时,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创新研究院主动对接,组建了来自三所高校的研发团队,联合中电科网通院团队开展相关研究。
“这个项目已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1200万元经费支持。”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创新研究院院长安海龙说,去年,他们以校企合作研发形式立项资助了26项科技创新项目,惠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2家。
市校合作的高端创新平台成为石家庄的“外脑”。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创新研究院先后吸引10名国家级人才、209名专家学者、500余名高校学子与60余家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
此外,石家庄市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16所驻冀高校的全面合作,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正式落户石家庄,设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创新专项”;举办两届“对话滹沱之清华面对面”大会;开展“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发布暨2024年北大——石家庄首场校企对接会”等。
聚焦产业需求,精准选才用才;聚焦产业突破,精准引才育才。
持续擦亮石家庄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金字招牌”,2024年高洽会进场人才超1.35万人,达成引才意向5377人,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4032人。坚持以赛引才,连续举办三届“海石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在产业集群中搭建广阔舞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在产业突破的关键处聚集人才,让人才放开手脚,施展抱负。
实的政策、硬的举措,吸引了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爱才留才
让人才得到尊重和礼遇
31岁的郝媛媛,是毕业于河北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去年入职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药评价中心。
“石家庄近年来实施了多项贴心的人才新政,为我们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减轻了很大经济负担。”郝媛媛说,若不是石家庄的温情、诚意与包容,她不会如此坚定地选择这座城市。
去年,石家庄市15条人才新政出台,对人才绿卡制度持续“加码”,现在,郝媛媛除每月能领取到3000元的房租补助外,还能享受博士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如果将来在市域内购买首套自用商品住房,还有3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满满的诚意,让郝媛媛毫不犹豫落户在此,并申请到人才绿卡B卡。前不久,享受人才绿卡的新福利,郝媛媛带父母免费游览了植物园。“就连父母都被贴心照顾,感觉自己真正成为石家庄人了。”郝媛媛满脸幸福。
作为引才“金名片”,石家庄市人才绿卡服务内容不断加载升级,从吃穿住行全链条提供温暖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目前,全市人才绿卡持卡人数超11万人,其中A卡1千余人、B卡2万余人、县(市、区)卡9万余人。
用政策留人,用服务暖人。
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投用人才住房16000余套,累计为B卡人才发放购租房补贴10.88亿元,发放一次性安家补贴2.43亿元。
持续升级人才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电子人才绿卡功能,做实智能平台舒心服务,累计为广大人才提供公交服务270万人次、地铁服务512万人次、就医预约服务1508人次,实现人才业务办理和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求职者中不乏‘双一流’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两年随着石家庄各种人才政策的落地,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回到了石家庄。”11月9日,在2024年石家庄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上,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秦伯豪说。
一个个改革环环相扣,一项项举措持续发力,各类人才正在为石家庄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最佳引才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擦亮,以人才驱动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群贤毕至的生动局面。”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这样表示。
石家庄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诚挚的服务海纳英才,愿与广大人才携手同行,共筑美好未来!
记者:张静雯
摄影:张晓峰
编辑:闫艳丽
审核:冯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