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梓溶

12月13日,在成都市新都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新都区首个采用“异地远程+分散评标”模式的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基础设施配套用房项目施工标段”完成评审,新评标模式在异地远程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完善,为保障远程异地评审活动高质量开展、全覆盖推进、常态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该项目采用异地远程方式进行评标,主场为新都,副场为双流。”新都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远程异地评审的基础上,该中心叠加“工位分散评审”这一模式,推出“1个项目、2地平台、数间标室、多个工位”的评审改革组合拳。据介绍,本次评审模式有两大亮点——

一是推出人员“双通道”。为了保障评审结果的独立性、客观性,新都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为进入评标区人员设置“双通道”,为专家开辟专用通道;其他如招标采购人代表、代理机构人员、行业监管部门人员等,需要通过非专家通道,经过现场身份核验,佩戴身份标识后进入评标区,有效避免了评标专家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的接触。

二是采用“三肓”模式实施工位分散评审。何为“三肓”?即按照项目盲选、专家盲抽、工位盲排的模式实施“工位式”分散评审。在项目开标前,随机确定开展多点分散评标的项目、随机抽取专家、随机安排工位。同时,实施专家无接触“三刷”管理,评审专家依据专家库发送的通知短信携带身份证准时到达评审区,刷脸验身份、刷身份获工位、刷脸进区域,从身份比对、区域限定、工位匹配、系统登录到评标结束实现自助式无接触评审。以“三肓”模式确定好“工位”以后,项目评标委员会成员分散于多个评标室内独立完成项目评审。

项目开标后,按照“项目随机选、专家就近评、同标不同室、同室不相邻”原则,由专家派位程序随机派送,评标专家入场即相互“隔离”,评标专家和业主代表分隔在不同评标室,变同一项目专家“面对面”为“背对背”,实现同一标室内建设工程等各类评审项目的穿插式进行派座,提升评标室使用效率的同时,保障专家独立客观评审。“新评审模式大大增加了场所、工位、专家等各环节的不确定性,可有效堵塞围猎专家的风险点,降低人为因素干扰,确保评标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