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福田区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并更换为水泥盲道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举措呼应了此前脱口秀演员“黑灯”对不锈钢盲道让盲人“雨天瞎滑”现象的吐槽,深圳福田发现问题后迅速行动,也广受网友好评。
说实话,如果不是视障人士“黑灯”以幽默的方式公开提出这个问题,不少人还没有注意到不锈钢盲道的荒谬之处。这种盲道,看上去光亮,走上去也确实打滑,尤其是雨雪天。“黑灯”在脱口秀中说,下雨后,盲人朋友走在不锈钢盲道上就跟溜冰没有区别,“哧溜”一滑摔倒,被称为“瞎滑”。
这个段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不锈钢盲道不仅不是视障者的“安全通道”,反而加大了他们出行的风险。
盲道“瞎滑”照进现实,这样一段黑色幽默,确实让人笑不出来。
2017年8月1日,一名盲人行走在重庆市江北区鹞子丘路一商圈附近的不锈钢盲道上。图源:新华社
近年来,不锈钢盲道在全国多地均有出现,南宁、西安、宁波等地也都开展过清理行动。深圳当地相关负责人最新回应称,“已经完成了35处的整治和改造,余下5处在年底前可以全面完成。”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整改行动,固然值得点赞,但网友还是不得不问,当初,不锈钢盲道是如何被堂而皇之地铺到路面上的?它为何能够成为一些城市的共同选择?
目前,我国视力障碍人士超过1700万,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建设盲道可选择的材质很多,水泥、橡胶、大理石,等等,性能各有优劣。其中不锈钢材质因为施工方便、环保耐用,且符合一些城市追求“高档化”“国际化”审美需求,近年来开始流行。一些地方在建设过程中也经历过相关论证,并且考虑到不锈钢材质较为光滑的问题,还专门加上了防滑花纹。但实际情况却是并不管用,下雨下雪时,不锈钢盲道直接变成了“滑道”。
除了材质问题,盲道建设还有很多“堵点”“痛点”让人哭笑不得。比如,“黑灯”提到地铁里建设了“盲道闭环”,能让盲人在盲道上玩一天。再比如,这几天,某市就有投诉称地铁的盲道“指引到墙上去了”……在一些城市,盲道被占、盲道覆盖率不够、盲道失修等问题也真实存在。
2021年5月10日,在广西钦州市一条道路上,一名妇女占用盲道收废旧物品。图源:新华社
从更深层次反思,“不锈钢盲道”一事反映了,一些地方在规划建设无障碍设施时还存在盲目性,缺乏综合评估,注重表面光鲜,却脱离了真正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与建设初衷背道而驰。更让人痛心的是,一拆一建,还浪费了不少公共资源。
网友们还在持续追问后续:还有哪些地方没拆,哪些地方正准备建?“重复”建设的成本又该由谁来买单?后续又由谁对盲道的建设质量、管护使用真正负责?
更进一步,哪些领域还存在这种“瞎建”思维和行为?
客观地说,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出了问题要勇于面对、及时解决,但更重要的是,在规划和管护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要有专业机制保障。拿盲道建设为例,“好不好用”“管不管用”,使用者最有发言权。相关部门不妨邀请残障人士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建立定期维护和监督机制,严厉打击占用盲道等行为,并且听取实际使用反馈,真正为特殊群体创造便利、安全的出行环境。
近年来,公共设施建设问题屡屡引发争议登上热搜,比如,湖南某地公交车站钢管座椅只能坐半个屁股、江苏某市为了防人睡觉给公园座椅焊钢管,等等。虽然当地给予了整改,但这些现象暴露出:一些地方城市管理的措施还存在一时的简单粗暴,为了杜绝“以长椅为床”,反而忽略了大多数人“想坐坐”“想躺躺”的人性化需求,缺乏以人为本的考量,缺少施政施策的综合评估和监督。
江苏某市为了防人睡觉给公园座椅焊上钢管。李法明/画
不锈钢盲道、钢管座椅的出现,让一座城市应有的温度“凉”了许多。
盲道也好,座椅也罢,不应该是城市的“装饰品”。城市公共服务的核心在于人性化和精细化,公共设施从设计到管护的全过程无一不考量着城市的治理智慧和文明格局——比起追求表面的光鲜,比起追求治理问题的迅猛,首先考虑民生需求,主动解决民生“痛点”,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人性温暖和人文关怀,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里子”。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本期编辑:王宇 刘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