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铆足干劲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一大早,立新镇高棚村的蔬菜冷冻库便是一片忙碌,村党委书记崔兴江正组织村民们加紧打包蔬菜并装车。
村上采摘下来的蔬菜通过放入冷冻库,保鲜期能达到10多天。
“因为高棚村叶菜品质、货和货量都比较稳定,我们发往重庆的商超和市场,都比较受重庆人民欢迎。”蔬菜采购商李敏介绍道。
立新镇高棚村党委书记崔兴江是一名80后,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2010年,眼看着家乡的蔬菜产业发展已成气候,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崔兴江说: “我们这个地方蔬菜种植有很久的历史,以前蔬菜种得好的时候价格不好,价格好的时候,商贩又压价。我最早的初心是看能不能回来,通过自己的渠道,把老百姓的菜卖出去。”
说干就干,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流转了上百亩土地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赚不到多少钱。”崔兴江的父亲告诉记者,“当时他回来的时候,我们全家都反对,本来啥都不懂,第一年算了一下,过年的时候亏了20多万元。”
尽管出师不利,不服输的崔兴江仍然选择坚持。一方面,他给家里人积极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总结教训,虚心请教蔬菜专家。
在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崔兴江深知规模化种植和市场信息的重要。除了主动将从网上学到的育秧、栽种、施肥、除病虫害等种菜技术运用到实战中,还积极向村民们推广“梯度栽种”方法种植蔬菜。
崔兴江说:“比如我面前这3块地,它的生长周期是不一样的,就是前期通过不同的市场来进行细化,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因为我们这个蔬菜生长可以生产到6到8茬,稳定保障了蔬菜的供应。”
经过多年时间的发展,在崔兴江的带领下,高棚村的蔬菜产业由弱到强,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21年,崔兴江高票当选为高棚村党委书记。通过组建蔬菜专合社,社员由12户12人,发展到现在的424户437人,2023年产值突破6500万元,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2400余亩。
立新镇高棚村村民刘盛富说:“我们3亩多的地,一年种下来有6、7万块,在崔书记带领下,后面会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继2022年“绵品出川”活动与东莞市成功签订950万元定向采购合同后,高棚村的蔬菜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开,成功闯入香港市场,同时通过中欧班列销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5个中亚国家。
立新镇高棚村党委书记崔兴江介绍说:“跟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达成了销售协议,仅上海青和小白菜两个品种,从今年的12月份开始到明年的2月,每天大约要供50吨,三个月时间大概要供5000吨,产值能达到2500万元。”
为了让崔兴江这样的“新农人”,在农业、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服务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县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作为人才培育对象,分产业、分层次、分类型开展精准培育。目前,全县拥有高素质农民1842人,实用型人才2万余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