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11月21日,记者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生猪创新团队获悉,四川省第一次大规模藏猪性能测定工作于当天正式结束。本次测定基本明确了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的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区藏猪的种质特性,明确了高原藏猪脂肪沉积拐点在出生后6月龄。结合团队已有的基因组芯片研究结果发现,乡城县现有藏猪公畜血缘扩充至17个以上,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专家开展藏猪性能测定工作。受访者供图
本次测定工作由西南民族大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生猪创新团队与“科技下乡万里行”生猪64团专家于10月起联合推进。专家深入乡城县白依乡的国家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聚焦独特自然条件孕育的高原猪种藏猪,以全面摸清藏猪种质“家底”为目标,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藏猪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系统性能测定。
“标志着四川省在藏猪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金龙对此评价,科学测定不仅为藏猪种质特性的精准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更为后续的全基因组学研究藏猪保种潜力和遗传多样性奠定坚实基础,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和开发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悉,乡城县是全国仅有的四大“国家级藏猪保护区”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国家级藏猪保护区”,乡城藏猪曾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全县藏猪存栏1.5万头左右。
“采样地点不仅是在保种场,还有保护区内的每一户人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生猪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研究员顾以韧告诉记者,团队在测定过程中克服了山高路远、恶劣低温。此次测定的每一项数据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汗水与智慧,体现了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高原畜牧事业的深切关怀。
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顾以韧说,藏猪作为高原地区特有的宝贵遗传资源,其保护与合理开发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高原畜牧业竞争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