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摄影 韦维

走进四川亚联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大厅一楼的展厅中,一面呈满专利证书的展示墙吸引了记者注意。

不断投入研发,开发新产品,这是亚联氢能在技术创新上下的真功夫,也是企业24年来坚守不变的发展理念。

面对广阔的应用前景、制氢装备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家四川土生土长的科技企业将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近日,亚联氢能总经理艾喜军接受川观新闻记者专访,分享了企业24年的成长秘诀。

亚联氢能总经理艾喜军

记者:企业从2000年踏入氢能领域至今,24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哪些比较大的挫折和困难?我们是如何克服的?

艾喜军:作为一家氢能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各种问题。记忆犹新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公司正处于市场上升期,资金需求也随之增加。当时,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周转。政府通过协调银行,尽最大可能给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我们走出困局。同时,我们也持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前布局氢能新产品的研发,让产品品质始终引领行业发展。

记者:随着从国家到省市层面对氢能产业发展的逐步重视,对于亚联氢能来说,是机会更大还是挑战更多?

艾喜军:机会和挑战并存,但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策支持,机会更大。

政府对氢能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氢能产业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为亚联氢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挑战也不容忽视。亚联氢能是以热化学法制氢技术起家的企业,主要走甲醇制氢和天然气制氢的技术路线。但是从目前来看,水电解制氢市场规模逐年增加,外部行业竞争者纷至沓来,以水电解制氢中的关键装备电解槽为例,仅国内电解槽企业就达到近70家,其中不乏一些大企业,我们也不得不发展这条技术路线。

新产品、新业务的拓展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转型压力,例如新市场、新客户的开拓,品牌、声誉的建立,产能提升匹配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记者:在氢能装备领域,亚联氢能无论是建设数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奠定了“中国氢能领域”的专家地位。您认为市场竞争会推动行业朝怎样的方向变化?我们如何做好产业链上的联动?

艾喜军:制氢属于基础化工行业的范畴,氢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炼油、航天、冶金、浮法玻璃、光伏、半导体、钢铁、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作为工业原料就占了66%。不同的是,过去的氢气主要是作为化工原料、工业燃料、还原剂使用。而现在,氢气是基于整个减碳背景下,化石能源的一种优选替代。

氢能领域市场竞争不断加大,会推动行业更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外部竞争者带入的其他行业技术对本行业的促进和发展。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本公司的发展战略,包括加速技术研发和迭代,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效率,推出新型产品,提高模块化设备比例,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也会从企业发展实际角度,为政府提供行业发展动态,提供产业建议,组织行业的交流,让产业链能互动起来。

记者:目前市场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氢气的成本问题,您认为传统制氢还有多少降本和优化空间呢?

艾喜军:传统产品经过2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处于成熟、稳定。通过优化设计、规模化的生产、完善并集成工艺链条,达到降本之目的。新产品的降本和优化重点在于技术革新,水电解制氢工艺在最近这几年没有实质的技术进步,行业中更多是一步一个脚印式的进步,我们期待有革命性的突破。

记者:目前绿氢更大的意义是在化工领域的替代,亚联氢能在绿色化工领域有哪些规划呢?

艾喜军: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竞争会推动制氢行业技术进步,针对新能源的不稳定和不确定两个特点,需要开发与之配套的分布式的制氢、制氨、制甲醇、制液氢的产品是我们的重任。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分布式的制氢、制氨的产品,并已经用于客户。我们正在开发制甲醇、制液氢的产品,在适当的时候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