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变量,是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各项金融工作中,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立足成渝实际,遵循客观规律,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核心,与经济共生共荣。党中央部署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要求我们按照成渝“一家亲”“一体化”的理念,推进重庆、成都两大中心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成渝两地要探索金融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进一步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金融“放管服”改革。同时,要加快推进金融资源集聚和改革创新,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加快培育体系完备的成渝金融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成渝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服务、金融创新、金融开放和金融生态等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二、促进成渝金融高质量发展要遵循金融发展一般规律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血脉通畅,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强劲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化金融改革,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整体运行稳中向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发展规律在新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新时代下,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然而,这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确保金融稳定的前提下,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成为各国监管机构面临的共同挑战。在2024年1月16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

强化金融监管。成渝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安全是底线,首先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做到“全覆盖、无例外”。坚持既管合法更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深入开展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进行早期识别,提前预警,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规范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定期对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核实其业务合规性;同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其次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以及金融内部控制,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自我监管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优化监管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监管的盲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金融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严惩,形成有效的震慑力。最后提高监管透明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公正、廉洁的监管队伍,及时公布监管政策、标准和操作细节,确保监管政策的执行效果,增加监管的透明度,减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媒体等参与金融监管,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深化金融改革。首先放宽市场准入,降低金融机构的设立门槛,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放开利率管制,让市场在利率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加强金融创新,深化存款保险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金融创新,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以重庆为例,在加快推进经济绿色化转型发展方面,重庆在全国率先构建绿色金融系列标准体系,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建立地方绿色金融标准,抢抓重庆市作为首个省级全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重大契机;加强绿色产品服务创新,引导银行机构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排污权抵押贷、新能源汽车补贴贷、取水权预质押贷、碳配额理财等330余款绿色金融产品,落地多笔国家和市级“首贷”。今年7月5日,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兴业圆融-成都中小担3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并设立,这也是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现实需求是多元化的,只有不断创新金融供给方式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满足企业需求的能力。

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等,以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跨境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化金融监管体系,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最后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支付清算、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金融发展。首先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应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企业和绿色发展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完善支付清算、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其次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是新时代金融发展的两大重要方向。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的发展。同时,要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投入,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公平和社会公正。最后加强金融人才培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人才是推动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机构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金融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金融人才。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建设,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

方向已经指明,关键在于落实。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是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支撑。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提高自身的认知层次,坚定信念,切实行动,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设定明确的金融强国目标,稳步推进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丰安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