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2024年11月3日1版)。
切实增强改革主动
□正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何谓进行时?既指驰而不息的状态,也指坐言起行的行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求,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只有增强改革主动才能赢得发展主动。
行动慢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创新意识不强,凡事先找模板,言必寻据、行必问典;有的是应变能力不足,手里的几把刷子“新三年,旧三年,凑合凑合又三年”;有的是“守摊儿”思想较重,面对新情况要么以“过去就是这么干的”搪塞,要么以“别人没这么干过”推脱。一事当前勇者胜,闯新路、进中游首先得有“闯”的精神和“进”的意志,蓝图和现实之间就差着一个“干”字。
内蒙古从来不缺少变革的基因,新中国成立后的牧区民主改革“三不两利”政策、改革开放初期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新世纪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都是各族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近几年以“五个大起底”行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推行水权制度改革等也走在了全国前面。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更好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如何加快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亟需起而行之、主动出击,大胆闯大胆试。必须摒弃“没有成方不敢开药”的观念, 增强“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凡是党中央支持、老百姓呼吁的,困难再大也要改,矛盾再深也要碰。对看准了的改革,只要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就放手去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对一时吃不准的,也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这也不敢试那也有顾虑,改革就难以迈开步。
抓改革促发展,看的是态度,要的是行动,比的是成效。传承好主动求变的优良传统、发扬好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把“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出彩,我们一定能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
编辑:董文喆
校对: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