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移栽机上,一人操纵机器,一人放置秧盘,“小块绿毯”被整齐有序地放进大田里,短短10分钟,一亩油菜就移栽完毕。这是10月29日,记者在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油菜千亩高产示范片看到的一幕。

当天,全省小春生产暨粮油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培训班在通江县召开,“‘科技范儿’十足!”参观过程中,与会代表们频频点头,在通江的田间地头,感受四川小春生产的火热场景。小春生产,是来年夏季粮油生产的开端,此次活动为何选在通江县召开?记者在现场寻找答案。

●农田建设+机械化推广

推进山区规模化种粮

在位于铁佛镇观山坪村的“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小麦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片,三级台阶般的梯田上,各有一台农机轰鸣驶过,互不干扰,分别进行小麦免耕带旋条播、智能精量条播、普通机械精量播种。这让德阳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许万金眼前一亮:“这里以前应该是‘坡坡地’,坡改田本就不易,‘一田一机’更是别出心裁。”

通江地处盆周山区,山地土层浅薄、贫瘠,此前田块面积小、坡度变化大,农机很难施展身手。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通江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破解山地之困,让山区农业强起来。”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怀舜介绍,建设过程中,通江强调区域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怎么做?南部低山区,实现集中连片、全程大中型机械作业,将人工成本下降八成;中部山地区,着力实现全程中小型机械可耕作;北部高山区,重点破解小微农机下田、引水入田等基础难题,实现一人一机便捷耕作。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万亩。当地村民何泽感慨,自己看了60多年的丘陵山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小变大、陡变缓、散变聚、弯变直,“种粮收粮爬坡下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许万金说:“德阳大部地区是平原,但地处龙门山脉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像中江等地这样的坡坡田也不少。高标准农田加机械化,一田一机的做法能够复刻。”

●社会化服务+“钞能力”

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

2025年,通江计划种植小春粮油作物60万亩,包括扩种小麦1万亩。任务沉甸甸,如何实现?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

广纳镇构花坪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间,开厢起垄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道道标准的油菜田起垄成型。另一边的育苗基地内,数十名工人齐上阵,大家分工协作,正有序进行油菜移栽。

“现在正值小春油菜移栽关键时期,基地每天同时有4台起垄移栽机工作,200余人进行移栽。”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四川顺和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跃翔说。

这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通江有580余个。它们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农机装备总动力达44万千瓦,农机年作业面积超18.5万亩,构成当地小春生产生力军。

以此为基础,通江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推出“社会化服务+土地流转自主经营+政策补助”的模式。今年,全县55支农机助耕队带动1200余户农户积极入股,就近吸纳2000余人稳定就业,有力推动5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参与群众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为进一步调动粮油生产积极性,今年通江还拿出“真金白银”,严格落实财政资金“两个高于”要求,到位中省衔接资金3.76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分别占比 60.39%、56.24%。实施粮油配套项目15个、3.4亿元,兑现惠农补贴 9030万元。

●工业思维+农业生产

做好“粮头食尾”文章

“全县粮食产能在增加。粮食收得多,农民就能增收吗?不一定。”赵怀舜认为,种植主体的收益不仅取决于供需关系,也与存储政策和加工链密切相关。考虑到粮食收储等政策主要由国家部委制定,因此不仅要低头多种粮,还要抬头看加工。

从春在收费站出入口下巴万高速再行驶3公里,与会人员抵达通江县粮油加工产业园,被热火朝天的加工景象吸引了目光。通江县康源油脂有限公司(下称“康源油脂”)加工车间内,多条灌装流水线只需一人监管,金属机械臂将打包好的“诺水河牌”菜籽油迅速举起转移至叉车、运往省内外。

“每斤菜籽收购价在3元—5元之间。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我们带动基地内产出优质菜籽,每斤售价高出市场价0.5元左右。”康源油脂办公室主任向俊蓉告诉记者,一个种植10亩油菜的种植户,就能在带动下增收1500元。

除了康源油脂有限公司,通江县粮油加工产业园还吸纳了顺和通农业、国家粮食储备等粮油加工、储备企业,年加工油菜籽4万吨、生产大米2万吨,保证老百姓种粮有人收、价格优,助力本土粮油就地转化、更多出川。

“今后会继续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赵怀舜告诉记者,通江将紧扣农业发展定位,按照“争第一,创先进”的工作思路,围绕“走在全市前列,在全省有地位”的目标,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在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强劲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