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蒙

日前,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关重点举措。

今年8月,四川发布了《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6)》,而这与上述《意见》不谋而合。该工作方案对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行了系统性部署安排,明确了健全完善绿色金融工作组织机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创新绿色金融市场机制等重点任务。

近年来,四川针对生态环境领域资金需求大的实际,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并重的投入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投资成为主体,破解资金来源单一和总量不足问题。

拓宽融资渠道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进美丽四川建设,需要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涉及行业多、投资周期长、融资需求大是面临的现实问题。”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金融产品是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以雅安为例,69.42%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植被动物资源,雅安如何保护生态多样性?

当地的做法是引入金融活水。今年9月,雅安多部门联合印发《雅安市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实施方案》,这是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四川的首个“市级指南”。

雅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相关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利用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建立生物多样性全流程金融服务体系,从而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服务保障。

纵观全省,雅安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创新探索并非个例。2018年,我省出台《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启动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工作,确定成都市新都区、广元市、南充市、雅安市和阿坝州为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地区。

更多新型绿色金融产品也实现“零”的突破。成都市新都区发行全国首单区县级“乡村振兴”中期票据、首单区县级“碳中和”债券,广元市落地全省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发放全省首个法人银行碳足迹挂钩贷款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创造出多个“首笔”“首单”。

不仅如此,四川还在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投融资平台。通过政金互动、政企互动方式搭建政银企投融资合作方式,举办首届“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暨环保基础设施招商会”,目前已推动落地项目123个、项目总金额947亿元;今年4月,举办“四川省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合作签约洽谈会”,预计未来三年将带动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超2500亿元。

健全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

绿色投融资渠道拓宽的背后,是四川不断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

为健全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四川落实市县主体责任,出台生态环境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其中,省政府出台《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行动计划(2022—2023年)》,整合省直部门环保资金安排项目634个,中省投入228亿元,拉动市县和企业投入280亿元。

完善生态环境激励机制,四川制定大气、水环境质量激励约束办法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奖补措施,激励各地持续改善环境质量。2018年以来,四川共争取中央污染防治资金144.37亿元,投入省级专项资金147.57亿元,拉动市、县投入509.14亿元;对63个获得全国、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地方奖补资金3.86亿元,对完成年度环境质量目标任务的市、县予以激励资金16.1亿元。

建立生态环境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四川组织各市(州)及时谋划储备生态环境融资项目并定期向各大金融机构推送,目前在库项目400个、投资总额2327.66亿元,融资需求1849.4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四川通过实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项目,指导各地科学谋划项目。近年来,我省共16个EOD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核,入库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已协调金融机构授信全省EOD项目64亿元、放款21亿元,助力各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接下来,四川将在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协调发展上,加大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金融支持,结合四川产业特色,探索开展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加大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