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鸽

你会去看一部全片没有一句台词的电影吗?电影《只此青绿》,将一票难求的舞剧搬上了大银幕,全程没有一句话,却让人美到失语,它究竟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

你叫希孟,北宋末年十几岁的你便已进入宫廷画院。18那年,你花了半年时间画了一幅画。你画山川青绿,画水榭楼台,你的画里有茅屋草舍,也有江山千里,后世把它称为《千里江山图》,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可此后你却消失于世间,再无一幅画传世。你去了哪?你的身世成了未解之谜,好像生于世间,你就是为了完成这幅画,这幅传世之作。可你的故事,他们都记得。

她是织绢人,清明雨,唱丝忙,织机声声捣衣裳。可这次她捣的不是衣裳,而是你的绢纸画卷。她用心血织就,盼你行笔其间;他是篆刻人,从石头到印章,一刀一刻皆是他的寄托。他为你篆得一枚名章,为你惊天动地的存在留有印记;他是磨石人,他翻山越岭攀上悬崖,才寻得这珍贵的青绿矿石,研磨成独一无二的颜料,你铺就千里江山的大片青绿,不知走穿了他多少双草鞋。磨石人的字字叮嘱,如同他凿石的铿锵落锤般掷地有声:“少年,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有山河。”

她是制笔人,一方小院半间茅屋,她制笔半生,所见不过方寸之间。她希望这支笔随你而行,权当她也随你看了这大好山河;他是制墨人,上千次的熬煮,上万杵的捶打,他的汗水混进胚料,才有了砚台上晕开的那一漾黑墨。而后松之傲骨,石之坚真,全都在绢纸上跃然,那是制墨人的嘱托,亦是少年你的坚持。

织绢,篆刻,磨石,制笔,制墨,当所有人的心血全部都交于希孟手中,匠人们便共同托起了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少年。一抹抹青绿在绢纸上点墨成山,游笔成波,山、水、林、亭、牧童、渔船……少年人能想到的所有美好,一个个生出了形,长出了魂,一幅长达12米、高于3层楼的画卷,终于在希孟一笔又一笔的雕琢下,成了撼人心魄的无垠山河。而那位消失的少年,或许真如电影中那般,一步步走入了自己创造的山水之间。

影片最后,镜头划过一位位文物修复者,才道出了电影最深刻的主题:是这无数平凡又不平凡的无名人,才让华夏文明源源不断,星火相传。

电影《只此青绿》不仅是写给天才少年希孟的情诗,亦是写给中华文化的赞歌。她唱给那些创造者,也献给托举者和传承者。所以,到底什么是对祖国真正的热爱?我想大概就是当你看完这部电影,那种从骨子里生发出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慨叹,以及对中华历史和文明的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