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穿上“新衣裳”

划分车位、加装电梯、更新设施

居民告别各类生活烦恼

旧宿舍变身新家园

老旧空间变为“乡愁故里”

留住乡愁的同时又延续历史文脉

......

10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锦江区北顺西巷39号的南光印象小区,感受老旧小区改造带给居民的幸福生活。

“改”出幸福感


南光印象小区是原国营南光机器厂职工宿舍,小区共有12栋。这些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和2000年初的建筑,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显露出疲态:环境品质每况愈下,基础设施日益老化,功能服务严重缺失,公共空间捉襟见肘。然而如今,经过锦江区精心改造,这里已然脱胎换骨。

漫步在小区内部,小区曾经“衰老”的模样被靓丽的“新颜”取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内部道路,道路两侧有序规划出上百个机动车位。小区的外立面、楼道墙面经过翻新后,仿佛穿上了一件崭新的外衣,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公共绿地里栽种的花卉绿植,也让小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花朵争奇斗艳,绿树郁郁葱葱,仿若一幅美丽的画卷。

据了解,南光印象小区改造由区公园城市局牵头,兴锦城市更新公司作为项目业主,东湖街道具体实施。项目围绕空间、设施、品质进行焕新,聚焦科技、服务、治理实现赋能,全力焕发老院落的新活力。

在软硬件提升方面,小区拆除违法建设、清理闲置场所,充分释放公共空间,同步改造非机动车棚、门卫室等空间700余平方米,增加健身、议事等场所3处,规划停车位120个;配置非机动车阻燃装置等安全设施近400个,完善门禁、照明、监控等系统,推动居民自主增设电梯23部;翻新外立面、楼道墙面及铺设屋顶防水5000余平方米,栽补花卉绿植1100余平方米,序化管网7000余米;植入智慧道闸、智慧养老、智慧消防等设备70余个。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文化传承是最为亮眼的篇章。走进小区深处,记忆长廊犹如一条时光隧道,一幅幅老照片静静诉说着南光机器厂过去的故事,职工们那些曾经的奋斗岁月、温暖瞬间一一浮现眼前;代表着厂区记忆的水塔也被保留了下来,和全新打造的健身广场、艺术画廊、幸福回廊融为一体,旧与新的合并,重新组合演绎,阐述着对过去的致敬与未来的向往。

“每次经过这里,就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那些回忆一下子就涌了上来。”今年年过七旬的李政华是原南光机器厂的一名职工,他自1971年进入南光厂工作,2000年搬迁到此居住,在他的相册中,记录下了小区从前破败的模样,“之前,不少邻居都因为小区环境太差搬走了,如今小区改造后,环境变好了,还增添了一份独属‘老南光’的记忆,已经有好几个‘老南光’搬了回来,大家又能在一起摆‘龙门阵’了!”。谈起小区的变化,李政华笑得合不拢嘴。

据悉,南光机器厂前身为四川机器总局,是四川首个近代工业企业,其发展兴衰历经多个历史时期,蕴藏了丰富的爱党爱民、爱国强军、爱岗敬业精神和家风文化,承载了众多南光职工的青春记忆。小区为南光机器厂职工宿舍,居住着许多“老南光”人。“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以空间肌理、文化场景、时代精神为支点进行文化传承,有机融入红色文化、工业文化、邻里文化和家风文化等元素,营造记忆长廊、艺术画廊、幸福回廊、健身广场等文化传承微空间,实现处处有文化、点滴是回忆,让这里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东湖街道物业管理和城市更新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改造后的南光印象小区不仅是安居之地,更是幸福家园。从“老旧破”到“新绿美”,细微之处的变化,无不给居民带来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随着锦江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个个老小区、旧院坝不断蝶变,不仅“改”出了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双提升,也“改”出了居民的幸福新生活。

文图 | 曹   娅

编辑|胡金华

校对|李鑫雨

责编|游敦莉

审核|张红波

锦江融媒

锦江融媒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锦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