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气象观测技术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气象装备核心技术攻关的必然选择,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10月17日,中国气象局智能气象观测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实验室目标与定位几何?能力基础有哪些?未来将如何建设运行?建设依托单位有哪些具体保障措施和核心竞争力,又有哪些尖端产品?记者走进新生的重点实验室启动会,带着这些问题一探究竟。

识·定位与职责!打造智能气象装备与信息化应用研究的前沿阵地

作为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尖端力量,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重点实验室的定位与职责。

记者获悉,重点实验室将立足智能气象观测技术研究,推动智能气象装备与信息化应用的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具体而言,将聚焦地基气象遥感观测、地海空气象直接观测和行业应用探测技术三大研究领域,面向8个重点方向,重点研究关键技术,开展气象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发展。

10月17日,中国气象局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智能气象观测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会。摄影:张奥光

目前,重点实验室打造“3个依托单位+N个联合单位”整体架构——建设依托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云集团),发挥气象装备产业优势;依托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指导综合观测系统发展方向,把握观测系统业务需求、技术设计;依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成信大”)的优势资源,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同时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科技企业等,打造一个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前沿阵地。

重点实验室管理团队采用主任负责制,并成立了由院士领衔的学术委员会,构建观测、预报和服务“咬合式”发展格局。“我们的管理团队汇聚了来自行业领军企业、中国气象局、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3个依托单位熟悉把握发展现状和未来目标,统领技术攻关任务与资源调配等;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方向、研究目标、重大学术活动等。” 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云集团副总经理李佳介绍。

10月17日,中国气象局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智能气象观测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会。摄影:张奥光

那么,重点实验室具体研究什么呢?“首先是开展气象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李佳说,其中包括承担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网、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工程等,开展微波和光学试验以及业务装备的硬件研制和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样机试制、设计和工艺文件编制等工作。同时,重点实验室将探索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地面气象观测装备中的应用,专注于观测系统的集成和解决方案,聚焦公路交通、农业生态和航空等行业的应用需求,提供精确的气象数据支撑。

根据《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的要求,重点实验室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以服务人民生活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解决气象观测中的难点与堵点。李佳表示:“重点实验室以‘国产化、智能化、高精度’为目标,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确保科技关键环节取得原始创新成果,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为国家气象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0月17日,中国气象局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智能气象观测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会。摄影:张奥光

探·基础平台与保障!夯实多元基础 筑牢科研创新基石

基础平台建设是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的坚强后盾,也是推动气象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中国气象局的关怀和指导下,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气象业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华云集团当好先锋,专注于观测技术研究、样机研制、技术性能验证和装备的批量化生产,确保实验室的创新技术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探测中心把好方向,通过观测系统设计、实时质控、业务试验及运行管理,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为实验室的业务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成信大则致力于原创新技术研究与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学术交流与系统验证提升团队科研水平,为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储备奠定坚实基础。

有了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强大的硬件设施保障自然不可少。当前,重点实验室在地基、海洋、高空、大气成分和雷电等各观测领域建设了5个专项实验室,同时设立智能观测技术和系统集成两个综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涵盖从观测设备研发、系统集成到应用方案落地的全流程,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生态,为智能气象装备和观测技术的创新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李佳介绍。

10月17日,中国气象局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智能气象观测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会。摄影:张奥光

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同样是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华云集团已建立覆盖地基气象遥感探测装备、地海空天气象、行业应用气象探测装备等领域的多支创新团队,包括了8名学术带头人及150余名科研人员。未来,重点实验室还将通过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优秀青年科学家加入,建立开放、竞争与协同的科研环境,为人才基础不断注入新鲜血脉。

此外,重点实验室的设立,同样也是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角色的深度挖掘与充分发挥。依托华云集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4家核心子公司,将全方位、全过程保障实验室研究成果高效转化。

明·未来计划与目标!紧扣战略需求 开创气象科技新格局

以揭牌为起点,重点实验室整装待发,各项计划与措施已悉数就绪。 

谈及未来规划,李佳表示:“重点实验室将瞄准产、学、研合作,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服务行业需求,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同时,重点实验室已计划更新科研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为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在启动会上做专题报告 摄影:张奥光

眼下,重点实验室的重点研究项目计划已全面铺开——近期将聚焦研发相控阵天气雷达、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系统、国产化大气成分观测装备等10余种装备的核心技术,力争实现核心部件和核心算法的自主可控,为“十五五”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在学术氛围的营造上,李佳表示,重点实验室将定期开展多样化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同时,还将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的科技工作者,设立开放基金项目,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科研合作。重点实验室目前还将通过访问学者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并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组织学术会议、开展联合人才培养以及合作撰写论文专著等活动。 

展望未来,重点实验室将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气象科技发展先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紧紧扭住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牛鼻子”,以时不我待、势在必行的精神,为建成气象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策划:郝静 于桐(张鑫 邓雨旺 夏荫杰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于桐 文科 林禹彤

编辑:杨奥清 丁继武

审核:崔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