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彭莉娜,女,199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3年参加工作,现任富顺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富顺县板桥镇石龙村驻村第一书记。

工作格言:于细微之处彰显真功夫,于平凡之中蕴藏大智慧,工作之中无小事,处处皆需用心。

“大学毕业至今,十余年来,作为一名农技推广人员,我一直根植基层从事农技指导工作。”彭莉娜说这是自己第二次驻村,从李桥镇腰塘村驻村农技员到板桥镇石龙村驻村第一书记,上次是协助者,这次是带头人,虽然身份不同,但驻村的责任都是为了乡村的发展,为了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自2023年7月驻村以来,她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质增效为着力点,紧紧围绕驻村帮扶工作职能职责,积极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入户走访听民意,当好村民群众的“知心人”

再次驻村,彭莉娜深知只有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于是她将了解石龙村的村情民意作为驻村首要任务。为了摸清村情民意,她入户走访脱贫户、召开院坝会、找村民拉家常、与村干部促膝长谈、走访产业大户、查看种养殖项目等,她逐渐掌握了村情,并迅速取得了村民的信任。

在走访中,不少村民反映,居民点的电力供应不稳定,尤其是夏季,时常断电,给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了解情况后,她冒着烈日,现场查看并与村“两委”一起向上级汇报相关情况,多次对接电力部门。现在石龙村居民点变电站建设项目已初步完工,能有效解决群众夏季用电问题。

真抓实干暖民心,当好脱贫对象的“帮扶人”

防止返贫致贫是驻村工作的首要责任和底线,自驻村之日起,彭莉娜就早将自己当作村里的一员,把群众的诉求时刻挂在心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石龙村现有脱贫户98户、373人。有的脱贫户缺养殖技术,她便联系县疫控中心安排农技员上门指导服务;有的脱贫户家里油菜收割缺劳动力,她便联合工作队撸起袖子帮助脱贫户义务收割油菜;有的监测户内生发展动力不强,她常常主动入户进行鼓励帮助,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现在每次开会提到脱贫户的情况,她总是如数家珍,能清楚的说出每一家的低保情况、务工情况、收入来源等。“对于惠农的各项政策,关系到我们村民的切身利益,必须要做到让村民百分之百知晓”,彭莉娜说这就是自己的工作标准。因此她经常通过走访入户、运用“川善治”平台等方式做好脱贫对象的“帮扶人”。

“彭书记,我上个月的低保好像没领到,你帮我看看咋回事哟?”“彭书记,你就在我家吃午饭嘛,我推豆花吃”“彭书记,等我满60岁,我儿给我办生,我请你哟”。村民一声声亲切的“彭书记”,在她心中更多的是一种认可、一份信赖。

多措并举促发展,当好乡村振兴的“领航人”

彭莉娜初到村里时,便敏锐地察觉到即将面临的挑战:党员队伍结构老龄化、引领意识薄弱、组织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面对这些难题,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建+”的创新模式,聚焦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通过“党建+政策宣传”,彭莉娜为全村49名党员精心讲授了3次党课,组织党员前往赵化镇、宜宾市李庄镇考察学习,既提升了党员的理论素养和为民服务意识,又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在产业发展上,彭莉娜巧妙运用“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引领石龙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肉牛养殖、固定资产出租及周转金投资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与此同时,她深谙文化振兴的重要性,采取“党建+文化振兴”的方式,打造文化长廊和文化室,举办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助力石龙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社会治理与服务方面,她通过“党建+治理服务”积极化解群众矛盾,争取助学资金,组织健康义诊,改善石龙村党群中心环境,将温暖的阳光照进村民的心田。

“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身处第一线,更需立足长远,久久为功。”彭莉娜以党建为舵,真心驻村,以实际行动践行第一书记的使命,点亮了乡村发展的新希望。她的努力彰显了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鼓舞着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